原标题:临高退出贫困县序列,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
脱贫不脱责任 富民不负春光
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在临高县新盈镇头泗村的凤梨包装厂,通过扶贫新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本报记者 张惠宁 摄
“今年如遇到台风天,老百姓可以睡个安稳觉了!”3月3日,临高县委副书记、县长曹文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努力,临高帮助97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了新房,基本“消灭”农村D级危房。
2月29日,省政府宣布临高县等市县退出贫困县系列。
4年来,临高贫困人口由19685户90638人减少到1户1人,46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9707元上升至2019年的14110元……站在新起点谋划经济发展,临高本着“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原则,将继续投入5.2亿元资金用于巩固脱贫、补短板强弱项,强县富民。
补短板强弱项
重点关注两大群体
临高总人口50.2万人,2016年以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685户90638人。今年临高还将对贫困人口再进行全县大排查,查缺补漏,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不漏一户。为保障群众稳定脱贫,今年临高将重点关注“边缘户”和“监测户”两大群体。
“边缘户”指收入刚超过贫困线的群体,但家庭情况还不富裕;“监测户”则是刚脱贫、有可能再次返贫的群众。“去年我们做了个排查,‘边缘户’人数不少,今年我们要结合中央、海南出台的有关政策,加强对‘边缘户’帮扶政策的研究出台。”曹文表示。
去年,临高委托国家统计局临高调查队做了该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基本公共服务涉及39个指标,临高还有十几项落后于省级标准,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临高农村的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水利设施、人居环境、农业产业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曹文坦言,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农业是大县但还不是强县,都是临高的弱项,因此今年出台的举措将紧紧围绕着补短板、打基础、强弱项来开展。
探索产业扶贫
凤梨成了致富法宝
产业扶贫,临高为全省树立了典范。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临高产业专项扶持资金3.7亿元,投入19个本地龙头农业企业,建立47个产业扶贫基地,截至2019年12月,全县贫困户获得分红共计7839万元。
同时,一批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得以“强筋壮骨”。其中就包括发展成为金钻凤梨生产龙头企业的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龙头企业参与的“扶贫基地+培训车间+就业工厂”模式,促进临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但贫困户直接参与度不高,不利于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为此,临高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新盈镇龙兰村自2018年3月起,与天地人公司合作开展红心蜜柚间种凤梨。“农户以土地‘参股’,公司投入种苗、生产设施、厂房、前期管理费和技术指导,每亩产值的8%归农户,还享受500元的保底收入。”龙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学敬说,土地是活的,随行就市,村民收入也随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行情水涨船高。
今年临高将大力推广龙兰村产业扶贫模式,计划投入50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20万亩凤梨产业。将在继续做大冬季瓜菜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凤梨、蜜柚、莲雾等优势产业,调减30多万亩的残次林和低效产业,富民强农。
公园村、果园县
临高打造美丽乡村
“蛋清是产业,蛋黄是美丽乡村建设,蛋清没营养,蛋黄也不会闪光。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才能产业兴旺,美丽乡村。”临高县财政局局长王义坚用“鹅蛋”来比喻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依托大量财政资金投入,临高46个贫困村庄的“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与过去相比变化翻天覆地,但与其他先进市县横向对比,农村人居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在临城镇头星村,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庭院经济,房前屋后种上三角梅盆栽,不但获得效益,还收获了美丽。
临高提出,以“公园村、果园县”建设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即可由政府免费提供种苗,也可考虑与龙头企业合作,利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队人员力量,推进“公园村、果园县”发展的实施。
此外,如何借助海南建设自贸港的东风发展县域经济?临高还提出把金牌港临港产业园区打造成自贸港建设的临高窗口。“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才能彻底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曹文表示,临高将主动积极配合洋浦经济开发区做好临高金牌港临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保障服务工作。助力金牌港临港产业园区引进大企业、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型材料产业,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