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龙江农场公司的果园里,农户在采摘白沙红心橙。 阮琛 摄
绿色发展不动摇
白沙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是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三江”源头,境内440余座山岭与30余条河流山水相依,常年云雾缭绕,生态景观美不胜收,让众多外来宾客流连忘返。
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产业要发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首要的政治任务,白沙是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还是靠着黎村苗寨这般好风景谋划好“钱景”?
“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标准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发展是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一系列疑问与僵局面前,白沙县委、县政府的承诺掷地有声,举措严实有力。近年来,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白沙紧扣绿色生态理念,突出特色品牌优势,围绕“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好“橡胶十条”,发展好“两个万亩(绿茶、南药)、六个千亩(山兰米、红心橙等)”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如福才地瓜、打安紫玉淮山、元门竹笋等“一村一品”产业,形成符合白沙实际的产业体系。同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做强光伏、电商、旅游、消费扶贫等产业,打造白沙隆基光伏电站、白沙电商产业园、阿罗多甘、五里路茶园等极具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以电商物流线上引领、百家集市线下销售的消费扶贫稳定模式。
“作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生态核心区,守好绿水青山是白沙最大的职责,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 白沙脱贫攻坚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不止要做好生态农业,还要想方设法谋划推进农林产品加工产业。接下来,白沙将结合产业实际,大力发展茶叶、益智、咖啡等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完善邦溪农林产品加工交易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一批支撑型、引领性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实施。
消费扶贫人气足
群众脱贫有干劲,众人帮扶更见成效。
4月10日,白沙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暨“百家百场”爱心大集市活动在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举行。活动现场,主办方精心设置11个乡镇消费扶贫产品展区,5个电商扶贫企业消费扶贫展区,将薄纱绿茶、青松山兰米、富涵虫草鸡蛋、荣邦大岭芒果、陨石岭咖啡等多种白沙特色农产品有序摆在现场供群众选购。当天,白沙四套班子领导还到活动现场认购扶贫产品,并诚邀广大群众一同参与巩固脱贫成果。
活动期间,白沙还充分发挥消费扶贫体系作用,凝聚合力组织好产销对接,加快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多方拉动当地消费,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对扶贫产品销售以及消费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打出了“互联网+消费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惠农超市”等一系列“组合拳”,架起了产销对接桥梁,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安排,白沙今年还将结合区域农产品特色、收成时间和群众赶集习俗,策划不同主题的消费扶贫活动,推介应季、应时扶贫农产品,推广白沙特色品牌扶贫产品,全年计划在全县举办20场爱心扶贫大集市活动,包括9场县域活动和11场乡镇活动。同时建立扶贫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利用海南爱心扶贫网等线上销售渠道,定期在专栏发布相关农产品信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做好消费扶贫活动,既要鼓励大家献爱心‘买买买’,也要从体系建设领域发力。”白沙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白沙全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和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网销竞争力;还要加快完善惠民超市项目,让贫困群众共享电商发展红利,并大力开展“百场百家”等线上线下消费扶贫活动,助力白沙更多的“土货”从大山深处远销至省内外。
智志双扶见成效
扶贫不养懒汉,关键在于智志双扶。
白沙脱贫攻坚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部分贫困群众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形式入股合作社、产业基地,然后等着收租金、拿分红。“在收入数字上如期实现脱贫没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斩断‘穷根’,也绝不是白沙要实现的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
近年来,白沙各级部门坚持扶贫、扶志与扶智同向发力,持续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白沙相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产业“一股了之”“一发了之”现象,还落实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奖补等一系列政策。如通过推行“五带动全覆盖”产业扶贫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扶持带动新型主体55家,实施光伏、茶园等“飞地扶贫”模式,鼓励入股的贫困群众在产业基地投工投劳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借助下派科技特派员指导农业生产、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有效提升群众劳动技能和积极性。
此外,白沙各部门还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及定向开发乡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实现贫困劳动力专业就业1万余人,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如今已成为白沙不少脱贫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上,白沙以开展“六治”专项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道德评议红黑榜,积极推广“劳动积分换奖品”和投工投劳参加集体经济产业等模式,让一项项帮扶政策不断向贫困边缘人群延伸,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同全省各地同步共奔小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