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外兼修提升功能,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江东新区仲恺村“颜值”“内涵”双提升
如今的仲恺村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康登淋 摄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江东新区灵山镇乡村振兴迈入新征程。仲恺村探索党支部+村民+企业共建模式,瞄准民生痛点,下大力补短板,保护生态,培育产业,谱写这座红色名村蜕变新篇章,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除痛点: 村中修通沥青路
“这么多年以来,头一回有了沥青路,出行方便多了。”6月15日下午,走在崭新的村道上,路边是种下不久的绿植,仲恺村党支部书记林宁边走边看,心里非常开心。
对于村民来说,“行路难”始终困扰着他们,尤其是下雨的时候,曾经坑洼的水泥路面,经常积水,出行糟心极了。由于排水管网建设滞后,村中污水和雨水合流,水甚至会冲进部分村民家中,泡了家具。
“在这次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重建地下排水管道,完善排水设施,实施雨污水分流,保护村中水环境。”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林宁全程参与服务保障项目建设,遇到难题总是随叫随到,想方设法解决。
“村道沿线村民众多,出行需求大,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项目用地和工作面得以保障。”仲恺村美丽乡村项目土建主管彭单单记得,项目建设中有一段涉及一户村民的地,镇村干部多次主动对接,面对面做思想工作,妥善解决村民合理诉求,为村道建设打通关键“堵点”。
换新颜:休闲广场欢乐多
彭单单告诉记者,村道建设纳入到美丽乡村项目重点民生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村道动线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改造提升现有坑洼路面,合理新建延长路线,拓宽村道宽度,崭新的村道近1公里长,串起村民生产生活的“大动脉”。
6月15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新建的沥青村道旁,有处焕然一新的广场,安装不少健身器材,许多村民正在健身休闲,现场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里以前是个破旧的球场,在水泥路面上打球,跑起来脚板痛感明显。”彭单单说,为更好地满足村民休闲需求,项目进行重新设计,因地制宜划分功能布局。
针对村庄绿化不足,美丽乡村项目方盘活现有用地,增加绿植和草皮,专门建设一片休闲绿地,在旁边,铺设塑胶地面,新建篮球场,增设了多套健身器材。“这里是村里的健身场地,深受村民欢迎,不来早点,都没地方打球。”林宁笑着说。
“广场旁边有个仲恺礼堂,设有多功能厅、会议室、展览馆等功能区,我们致力将其打造成为仲恺红色文化展示馆和江东新区美丽乡村会客厅。”彭单单表示,目前礼堂已经主体结构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精细收尾工作,近期即可投入使用。
重传承:厚植红色基因
在仲恺村,有处知名地标——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林宁介绍,1926年,冯白驹在村中先后组建“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中共仲恺乡支部”,从此,仲恺村村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为琼崖革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红色精神延续至今影响数代人。
“由于岁月洗礼,红色旧址建筑有所破损,我们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聘请当地富有经验的师傅,进行科学修缮。”林宁说,仲恺村美丽乡村建设将旧址修缮单独列为重点工程,精心打造传承红色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厚植红色基因,将旧址背后的红色故事讲给子孙后代,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项目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机更新,内外兼修系统提升乡村功能,着力打造江东新区乡村振兴样板,以实际行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彭单单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仲恺村坚持设计先行,尊重建筑原貌,摒弃大拆大建的思路,不拆房、不砍树,注重提升群众获得感。目前,项目整体已基本完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