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凸显 指示物种频现
每年3至7月,有中国“最美小鸟”之称的栗喉蜂虎就会准时来到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繁衍栖息。羽毛艳丽、飞行技术高超,当属鸟界的“颜王”和飞行界的“技术流”,再加上会投喂美食讨“女友”芳心,深得市民喜爱和追捧。
栖息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栗喉蜂虎。
今年9月29日,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海口五源河湿地公益保护地项目举行上线仪式,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块湿地类型的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正式落地海口。
作为蚂蚁森林第一块湿地,这片孕育着红树林森林、草地、河流和沙滩的土地,也是虎纹蛙、花鳗鲡等珍稀动物日常活动的栖息地。
像栗喉蜂虎、花鳗鲡等这类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的生物,是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而海口湿地不断涌现的新物种,就是大自然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在“发言”。
2020年,林业部门联合科研院所对海口羊山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进化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水蕨属新物种——邢氏水蕨,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增添了新成员。湿地是最易受人为干扰的敏感生境类型之一,新物种邢氏水蕨的发现得益于近年来海口市羊山湿地大力推行的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与新物种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份惊喜。这份惊喜与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密不可分。近年来,海口分别成立了54支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人数超过9000人。志愿服务项目“美舍河变形计”,喜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此外,海口还把湿地文化融入校园,通过创建10所湿地学校,让湿地保护走进课堂,从小培养青少年湿地保护意识,以“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带动一大片”的方式为海口湿地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海口在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