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推行垃圾分类近半年,各地进度参差不齐
垃圾分类卡在哪?
去年10月1日起,海口对所有区域开展强制垃圾分类。图为海口市龙华区金成绿苑小区内,小孩子在督导员的帮助下利用破袋器将厨余垃圾和垃圾袋分离。记者 李天平 摄
作为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2020年10月1日起,海口对所有区域开展强制垃圾分类。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访发现,推行垃圾分类近半年,海口各小区、公共区域等地实行垃圾分类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先行先试的示范小区居民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然而,因缺少监督机制,仍有部分小区生活垃圾依然存在混装混投现象。
示范街道、学校 宣传执行到位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海口选取秀英区海秀街道、龙华区滨海街道、琼山区凤翔街道、美兰区和平南街道4个示范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海南日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示范街道的小区以及海口各学校的垃圾分类宣传、执行比较到位。
3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海街道的美源日月城小区。在小区一楼架空层的空地处,看到四分类垃圾桶已摆放整齐。记者打开垃圾桶盖,看到垃圾基本按照要求投放。为方便居民扔完垃圾后洗手,小区物业公司还在不远处安装了洗手池,配备了洗手液。
“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当然应该支持。”现场,小区业主陈女士熟练地把垃圾袋解开,将剩饭剩菜倒进厨余垃圾桶,接着又把垃圾袋扔进其他垃圾桶。
陈女士介绍,去年小区刚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时,居民发现原本放在楼道内的垃圾桶全被撤走,想扔垃圾只能下楼。大家一开始觉得非常不方便。
“后来,物业公司在小区举办了几场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好处。还给每家每户发了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一年下来,大家也都慢慢习惯了。”陈女士说。
在海口的各大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基本落实。比如,海口市英才小学滨江分校在每层教学楼都设置了垃圾屋,进行垃圾四分类。“学校经常开展和垃圾分类相关的讲座、游戏,让孩子对垃圾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儿子在家里经常检查垃圾桶,发现垃圾分错了还要监督我们改正,比大人更认真。”该校二年级学生家长马先生说。
部分小区 混装混投仍是普遍现象
在非示范街道,部分小区虽然设置四分类垃圾桶。但因无人监督,垃圾分类的效果不佳。
家住海口市海甸岛安海新村小区的文先生说,感觉实行垃圾分类对他的生活并无多大影响。他和邻居照样把所有垃圾倒进一个大塑料袋内,最后扔进垃圾桶,也从来没人监督、纠正。“刚开始听说要执行垃圾分类时,我还兴冲冲地上网准备选购分类垃圾桶,但后来看到大家都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我就没买桶。”文先生说。
同样,记者走访了海口金盘路沿线的玉泉公寓、三青家苑、丁香家园、金碧雅苑、海信华庭等小区。打开这些小区的垃圾桶,记者看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均为混装混投,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小区垃圾投放点附近贴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信息牌,但基本看不到人值守。大家和以前一样投放垃圾,也没听说有人被处罚过。”家住海信华庭小区的蒋先生认为,虽然他有垃圾分类的意愿,但因没有人监督,加上小区其他人都不分类,所以自己也没了分类的动力。
记者从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获悉,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上有关键作用。目前,海口市建成区已配备4081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虽然各镇街均已落实垃圾分类督导员招募及上岗工作,但由于薪资待遇较低,不时有督导员辞职。同时,大部分督导员都是小区保洁员、保安兼职,存在垃圾分类现场督导与本职工作两头难兼顾的局面,督导效果欠缺。
末端处理 能力有待提升
采访中,不少市民和物业方也提出质疑,大家前端分好的垃圾是如何收运的?在末端是否真的进行了分类处理?
对此,海口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推进,海口的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和分类收运体系不断健全。目前海口已配置了22辆可回收物运输车,5辆有害垃圾运输车,85辆厨余垃圾运输车,348辆其他垃圾运输车,74个垃圾转运站,建成4个有害垃圾暂存点。
在收运体系上,海口现阶段的可回收物由环卫PPP公司统一运到海南绿保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专业分选,执行再生资源回收清单制度。有害垃圾由各区环卫PPP企业定期收集、暂存,运往昌江危废处理厂进行处置。其他垃圾由各区环卫PPP企业采用专用车辆收运,运送到焚烧厂或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但目前,海口厨余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仍有不足,为解决相关问题,海口已经开始探索进行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同时对颜春岭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扩建,预计2021年底前海口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1000吨/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