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和东盟迎来双方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样板。站在双边关系的新起点上,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如何深化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如何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契机,畅通贸易、促进投资?如何借海南自贸港建设之机,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复苏?
4月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活动中,嘉宾们围绕“守望相助,共促发展:后疫情时代的地方政府合作”这一主题,探讨地方政府间如何加强在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守望相助除疫情
“首先,我想对中国支援我们的医务志愿者和免费医疗服务表示感谢,特别是海南省为磅湛省提供了大批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疗物资和设备,这对我们帮助非常大。”对中方采取的强有力疫情防控措施及携手抗疫举措,柬埔寨磅湛省副省长汉·科沙尔赞赏道。
中国和东盟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有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传统。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各国保持密切沟通,相互支持配合。
去年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回顾多方力量携手抗疫的过程,老挝万象市副市长普冯·冯库桑说:“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团结相助,为万象提供医疗设备和物资援助,助力我们开展核酸检测、疫苗注射等工作,坚定了我们防控疫情的信心。”
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快复工复产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点事项之一。对此,文莱摩拉区区长米索·哈吉·阿卜杜勒·卡里姆结合当地实际介绍说:“受益于中国-东盟数字领域的合作,在抗击疫情方面,我们政府响应能力得到提升,我们的民众也逐渐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杨宇燕表示,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东盟携手共进、共享经验,开辟快捷绿色通道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其中数字技术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越是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复工复产的速度越快,抗风险的能力越强。
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逆势上扬,彰显出强大韧性。2020年,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达4.74万亿元,同比增长7%。按美元统计,双方贸易额达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
“事实证明,中国与东盟是唇齿相依的友好近邻,是互利合作的友好伙伴,更是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说。
开放包容促联动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进入“三十而立”之年,与会嘉宾对进一步开放合作充满期待。
“从2020年迈向2021年,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往从‘数字经济合作年’来到‘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对此泰国采取了生态绿色发展模式,不久后我们将在清迈举办可持续合作峰会,希望推动双方在气候变化、环保等领域合作。”泰国清迈府府尹乍伦力表示,另一方面,中国-东盟之间多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避免重复浪费,确保发挥出这些项目的应有作用。
有嘉宾表示,中国-东盟合作步入加速期,应在基础设施等优势领域继续发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加强陆海新通道对接合作,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织密港口城市网络,完善跨境铁路公路运输体系,构建中国-东盟多省联盟,并打造东盟跨境产业集群,共同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邹展业表示。
去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由此诞生。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该协定将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新气象。
“RCEP的签订,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表示,在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前提下,中国-东盟自贸区所蕴含的价值和能量,可借助RCEP实现倍增,使多方能更有效地参与到外部经济循环中去,尤其在后疫情时代,RCEP将会推动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紧抓“海南新机遇”
海南连接中国内地和东南亚两个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伴随着RCEP签署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与东盟各国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
“海南开放力度前所未有,我们希望向海南学习,也期待着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另外,未来在RCEP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市场准入,增加规则议题,我们可以到海南寻找更多商机,形成更加活跃的经贸关系。”菲律宾达沃市市长萨拉·杜特尔特表示。
乍伦力则就具体合作领域提出想法:“清迈和海南省的经济结构相似,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智慧农业等方面我们可以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空间。”
如何把握机遇,加快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拓展海南与东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少嘉宾关注的问题。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指出,数字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新引擎,而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是海南自贸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未来双方在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领域可以加强合作。“此外,印度尼西亚巴厘省与海南省是友城,我们可以在旅游、气候变化、人文交往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为当地百姓带来益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