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去参加一场学术会议,签名入场,我写了“杨本科”,会务人员说,请写真名。我只得笑着掏出我的身份证给他看。我的名字含义很复杂,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我的父亲希望我能读“本科”。名字不是一个定义,不是说你叫“本科”就能考上本科,也不是说你叫“本科”就只能读本科。所以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本科考本科”的故事。
杨本科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辍学边缘的选择
2000年4月,我第一次初中毕业。那时候考高中需要先经过一次预选,我考了384分,考高中的资格预选线是500分,没过。通过预选的同学需要参加一次升学考试才能考高中和中专。没通过预选考试的同学,参加一个月的劳动技术培训,就算毕业了。那一年,我13岁。
回家待了几天,我就到城里一个早餐店当学徒工,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晚上备料,第二天凌晨4点起床煮油茶和稀饭,5点半出摊,卖到9点或者10点收工,约定好的报酬是每天包吃住5块钱,试用期一个月。老板家离二中特别近,房子都租赁给了二中的学生,房间里没有空调,有时候我会跑到楼顶乘凉,听那些学生们大声背单词,或者互相谈论自己向往的大学,这样的生活令我非常向往。
当时正在师范读书的姐姐听说我辍学了,劝我回家复读。回到家,父亲问我是从初一开始读还是从初三开始读?在我前面有很多复读失败的案例——复读了很多年没有通过预选考试,因此从没有走上中考的考场。我年龄小基础差,就从初一重来了,开始了初中的“长征”。
2003年,我顺利考上安徽亳州一中。这里高手如云,没有给我任何骄傲的机会,第一年期末考试结束,回家见到我的母亲,她问我:“人家上学,回家都拿着‘小红本’(荣誉证书),你为啥没有?”当时我特别内疚。我成绩一般,但是此后的两年里,几乎年年都有“小红本”拿回家,不识字的母亲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些荣誉证书绝大部分不是因为我成绩好,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好的劳动委员。
我的两次高考
我有严重的肥厚性鼻炎,一躺下去鼻子就堵塞了,晚上无法入睡,白天一上课就瞌睡。加上学校有严格的作息规定,所以我和好朋友就在校外租了房子,每天早出晚归,很方便。从出租屋去学校的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大姐背单词或者公式,后来听村子里的人说,她以前成绩特别好,因为高考没考好,所以疯了。我愈加知道高考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放松。
高三那一年,我的作息是严格计划好的。早晨5点半起床,在学校门口买一块钱的锅盔,或者一个加鸡蛋的火烙当早餐,匆匆跑到教室开始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早读,每周“一三五”的早读各读半小时语文和史政,“二四”的早读各读半小时英语和地理。下了课,我和同学翻着课本互相提问,再或者补一补觉。
淮北地区的高考连着夏收,2006年高考的前一天,我还在老家收麦子。这一次的高考我没有任何深刻的印象,如果有,那大概是我被调剂到了沈阳一所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里发了380多块钱的奖学金,我带着这笔钱,在西安的含元殿遗址修复工程工地上待了几天。
紧接着,我就回来复读了。一是录取我的那所学校学费比较贵,二是我更倾向于读中文系。我复读的时候,在二中应届生当中插班,压力很大,所以生活很单调,和前一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至今对200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耿耿于怀。在亳州方言中,“提篮”是一个名词,所以这个题目我一直没能看明白,考完试,我坐在考场前的楼梯上,脑袋里只有一个矛盾的念头:下午的数学还要不要考了?最终我说服了自己,坚持到了最后一科。
2007年,杨本科在淮南古沟220kv变电站工地上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考完试,我去淮南潘集区古沟变电站的工地上做假期工,恰逢酷暑,蚊子很多。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食堂的饭菜少不了豆制品,早吃黄豆、午吃豆苗、晚吃豆腐。在工地上干活很累,一整天穿着厚厚的工装,戴着安全头盔,不几天,整个身上晒得“黑白分明”。有一个好处就是几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按照流程操作,包吃住,每天50块钱。
2007年,本科考上了本科!我第一志愿填报了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那时候海南师范大学已经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就写着“到国外教汉语去!”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这句口号本身就很具有诱惑力,我希望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天,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我说,我考上了。父亲也没说啥,带着我去粮食收购站,取了存在那里的粮食钱,给我存到银行卡里。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很开心,跟我说了很多话,大致是说,我以后就不会再过他现在过的日子了。那天晚上,他抽了不少的烟。
高考给了我什么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中有不少人都是初中毕业教小学的,没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所以名字叫“本科”很有辨别度。老师们总说,如果我考不上本科,都对不起我的名字。但是显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对教师学历的“一次性”要求走向了“终身学习”。
高考直接影响了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大学毕业以后,我通过了孔子学院的赴外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前往泰国任教,期间还担任了环球时报驻泰国特约记者。回国后,我通过公开招聘进入海南华侨中学工作。
高考让我相信学习的力量。因为在工地上工作过,所以我倍加珍惜校园生活,热心参加各类活动。我对生活充满憧憬,始终保持着好奇心。所以在大学毕业5年后,我又继续攻读了硕士学位。当我迷茫的时候,我总相信学习的力量。
杨本科(右一)和留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高考让我养成了坚持不懈学习的习惯。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写作和学习,当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打开大学课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每一次备课都当作自我教育。今年高考开始当天,我的博士入学公示结束,成为了我们村第一个博士。
今年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火遍全网,之所以引起如此多的共鸣,是因为太多人经历过高考的“劫后余生”。从概率上算,一个人要考一所稍微好一点的大学,很不容易。我跟学生说,站在你面前的任何一个你觉得可能非常普通的老师,都有一个10w+阅读量的奋斗故事,值得你去学习。
我的同事说:“好好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也对此深信不疑,尤其是在岁月静好的当下。
作者:杨本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