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 (1914–1993)
何英,原名何君灿,海南琼东县(今琼海市)。出生于农民家庭。何英13岁时随亲戚出洋谋生,当过学徒、店员、工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向往光明,追求真理,接受进步思想,于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20世纪30年代初,何英先后任马来亚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马共中央巡视员等职。1935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毫不动摇。翌年,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何英为寻找中共组织,辗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终于在长沙找到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何英被派往中共广州市委任特派员。同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委员。1939年,转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马列主义研究室学习,并担任马列主义研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42年1月,何英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研究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何英奉命奔赴东北战场,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旅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第四野战军第41军第121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沈阳、四平、辽阳、本溪、鞍山、抚顺、通化等城市保卫战以及解放辽阳、鞍山、本溪、锦州等重大战役。东北解放后,何英率部随四野大军入关,参加解放张家口、北平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何英调入外交部,先后任驻印度尼西亚公使衔总领事兼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西亚非洲司司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大使,驻坦桑尼亚大使兼驻乌干达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何英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极力宣传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交往原则,在变化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促成多个非洲国家同我国建交,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何英主持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工作期间,多次率领考察团赴日本、泰国、菲律宾、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考察侨情,慰问侨胞。何英认真履行人民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责,率人大代表团参加各国议会联盟大会,多次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热情接待外国议会访华代表团,为加强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之间的友好交往努力工作。何英是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3年10月3日,何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文字整理:程晓斌 陈立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