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德(1916–1998)
林修德,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人。1927年,少年时期的林修德从越南回国,在文昌县第一小学读书,参加童子团。后考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就读,1930年在琼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因遭国民党反动派怀疑被搜捕,1931年又出洋到了越南。林修德在越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他在堤岸、西贡领导两地华侨学生向国民党驻越南西贡的领事请愿,要求保护华侨的救国自由。同年,林修德回国,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大同大学读书,任上海学生救亡会主席。1938年林修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学生救亡协会党团书记、中共上海学委常委。林修德积极带领学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和青年学生一起发传单、演话剧,发动群众募捐,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武装,为抗日根据地输送有生力量。1941年,林修德奉调到苏中(即江苏长江以北的中部)抗日根据地工作,任中共南通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县委苏中办事处处长,苏中第二专员公署公安局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林修德历任中共苏中东台县委书记、华中工委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两淮市委副书记、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委副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林修德历任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厦门市市长、厦门市委书记,福建省委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福州市委第一书记等职。1963年,林修德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林修德担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同年,东南亚一些国家先后出现排华浪潮,尤其是越南迫害华侨的事件经常发生,被驱赶的难侨从1万人增加到30万人。大量难侨从云南、广西边境蜂拥入境,形势严峻。以廖承志为首的国务院侨办党组,指派林修德赶赴接侨第一线,已年过65岁的林修德冒着酷暑,昼夜奔波在云南的河口和广西的东兴、凭祥、北海边境口岸,落实接待难侨工作,把祖国的关怀和温暖送到难侨中。经过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短短几个月内,几十万难侨被送到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的华侨农场妥善安置。各地侨务部门成立86个华侨农场,安置越南难民26万人,顺利完成接侨安置工作。
1985年,林修德任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顾问。他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十一大代表。1998年4月8日,林修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文字整理:程晓斌 陈立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