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线上教育“踩坑” 可在两地申请维权
律师:消费者需注意识别机构资质
暑期来临,线上教育再次升温,关于线上教育的维权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机构资质难辨、诱导缴费、退费艰难……线上教育的广泛普及,在为公众生活提供便利时,也呈现出维权方面的挑战。律师表示,消费者需注意识别机构资质,如在消费过程中发现虚假宣传等行为,可在合同履行地起诉,或投诉至机构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维权。
上千条投诉涉及资费
遭遇欺诈要及时维权
线上教育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但质量难以把关。据了解,通过线上教育平台报名端口进行报名后,学员往往将被拉入微信等平台的聊天群,发布教学消息、教学直播链接,或在群内进行授课。学员群一般由班主任统一管理,进行作业布置和反馈。而在此过程中,涉及到费用时,却常常难以沟通。
日前,市民陈先生报了某线上平台课程。进入直播间后,才发现主讲师一直在宣传自己和团队。“很长时间都在介绍自己上过哪些节目、出过哪些书,但是我并不想花钱看广告。”陈先生认为,课程太“水”,遂要求退款。
线上教育维权的需求下,线上投诉平台应运而生,线上投诉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常见渠道之一。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APP上,搜索“线上教育”,可见1673条投诉,搜索“线上培训”,可见近1200条投诉。其投诉内容涉及“乱扣费”“诱导缴费”“退费难”等问题。其中,退款要求最为普遍,涉及金额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在其中一条投诉中,消费者反映,缴纳1.6万元学费,培训一年后即将参加考试,却被告知学历不够不能报考。“但前期报名培训时,机构老师劝我报考,告诉我学历不够也能报。”消费者报名缴费后,这位工作人员却联系不上了,待其他工作人员上岗,却被告知学历不够。该消费者认为,机构行为存在欺骗和诱导缴费。
关于线上教育维权难的现象,海南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开旺分析认为,如果在线学习证书不具备资格认证的依据,或报名在宣传中刻意降低考试门槛、诱导缴费,则属于欺诈行为。
曹开旺表示,遇到上述情况,消费者如是经微信或银行卡等渠道进行线上转账的,可在合同履行地或付款地申请诉讼,进行维权,也可致电机构所在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查实后,机构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可按相关规定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处和取缔。
曹开旺提醒,消费者选择线上教育培训时要谨慎,在报名前要通过相关官方平台查询机构资质。确定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的,消费者也可依据消费金额,在退费的基础上再申请3倍赔偿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