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市红旗镇墨桥村“企业+合作社+村民”发展农业产业
“福稻”送福 村兴民富
11月3日一大早,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的田野金黄色一片,水稻已进入成熟期。自2019年初,琼山福稻的第一粒种子播种在墨桥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便承载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两年间,从50亩到1万亩,再到2万亩,琼山福稻种植面积翻倍增长,农民收益同倍增加。当前,墨桥村依托海南发展南繁育种的天然优势,打造“福稻”品牌,逐步摸索出一条致富增收之路。
企业村民合作打造“福稻”品牌
墨桥村委会下辖2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119户,总人口4800多人。墨桥村党支部书记黎积书介绍,墨桥村土壤肥沃,水源丰沛,曾是海口远近闻名的“粮仓”。但是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出现大面积的耕地撂荒。
2019年,墨桥村和海南昇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5500亩生态优质水稻订单,由公司免费给村民发放1.4万斤稻种,企业统一回收销售,以“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方式发展农业产业,打造“琼山福稻”品牌。
村民邓景华祖祖辈辈种水稻,以前种水稻产量不高,赚不了多少钱,家里经济有些紧张。现在村里引进了合作公司,免费发种子,还提供机器设备帮助村民耕田、收割,收割后由公司统一收购运到加工厂烘干处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水稻的亩产量不断增加,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收入也跟着上涨。
告别“良田撂荒”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粒小稻种,振兴大产业。记者看到,在墨桥村一片片的水稻田中,带有标识的稻田格外醒目,仔细辨认,还有谢华安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高产高效再生稻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的应用示范”项目试验田。这些试验田主要用于试种高品质水稻,种植过程中如果水稻抗倒伏性、高产、防病虫害等特征明显,口感好,就会进行大力推广,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现如今的墨桥村,早已告别“良田撂荒”的历史,福稻生态米种植基地也成为“丝路海口·田园综合体”国家级建设试点项目所在地,同时还是红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田洋之一。当地政府结合“福稻”品牌推出“福稻旅游文化节”,带动乡村旅游消费,丰富产业结构。
今年,琼山区将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建设种业成果转化基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