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府城素有“七井八巷十三街”之称,漫步在府城古街上,仿佛坐上时光机,回到了那个年代,听人们诉说古城故事。行走在一条条小巷中,看似陈旧的古民居与老巷,却隐藏着珍贵的历史遗迹,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明清古巷文化底蕴犹存
府城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藏于其间的城中巷道——达士巷,见证海南的繁华与变迁。达士巷位于府城西门外,东起马鞍街,西至朱云路,全长约215米,宽约2.8米,因明清以来大量达官绅士出自这里而得名。
达士巷。陈德文 摄
保存多座文物遗迹 被誉为“海南明清第一巷”
达士巷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达官贵人选择在这里置宅地、建宗祠,明代进士郑庭鹄,岭海巨儒钟芳,清代进士吴典、晚清民国著名学者王国宪等都出自这条小巷。小巷内至今保存了郑存礼故居、王国宪故居、钟芳井、达士巷古道、古庙群落等文物遗迹,被誉为“海南明清第一巷”。
“达士巷”古朴的牌坊。陈德文 摄
在朱云路西入口,琼山区第二小学对面,矗立着一座古朴的牌坊,此处正是达士巷的一侧入口。牌坊上方写着“达士巷”3个字,左右两边分别书写对联:小巷不在深,此地有二皇三圣四姓贤士;大道何须远,读书乃百世千门一脉宗风。牌坊的背面的对联则写着:达贤业绩留名巷,士气新风耀古城。这几副对联概括了达士巷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郑存礼故居
走进达士巷,巷子两边是林立的商铺和高层建筑,临街外墙面采用复古墙砖、街灯装饰,古巷韵味十足,又富有时代风貌。进入巷子大约50米,左侧一座低矮的瓦片民宅格外显眼,门外有两个石牌,刻着“郑存礼故居”。故居占地3400平米,是达士巷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环顾这被现代建筑包围的古老庭院,滴水瓦当雕花精美,大红灯笼高高挂,院内有居民走动,或悠闲、或忙碌,温馨、和睦的氛围弥漫在这清幽的宅院里。
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存礼故居。陈德文 摄
钟芳井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前行,在分岔路口处向左拐,一口海口百年古井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钟芳井。钟芳井因纪念明代“岭南巨儒”钟芳而得名。钟芳世居琼山,生于崖州,明正德三年(1508年)殿试赐二甲进士第三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南京兵部侍郎等,嘉靖十三年(1534年)辞官还乡,迁居于府城达士巷。钟芳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为官清廉,被认为是上接丘浚下启海瑞的“南溟奇才”。
百年老井——钟芳井。陈德文 摄
钟芳井深9.6米,井圈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井沿被井绳磨出75条槽沟,见证了岁月的痕迹。
井旁立一块石碑,上书:康惠泉龙神位,有人认为这是古井的神灵,所以此井又名康惠泉龙井。据记载,明清以来,达士巷人才辈出,文风鼎盛,邑人认为这与井有关:此井之水,有涤烦邪,助文思之功,故周围百姓倍加珍惜并加以保护。
达士巷古道
钟芳井旁的巷道便是府城唯一一条保留下来的明清古石板路,路面用雕琢工整的长方形石块横直铺设,经过上百年岁月的打磨,已经光亮可鉴,每一块都留下在此居住的达士名贤和居民的履痕和足印,见证了达士巷的繁荣景象和几百年来的生活变迁。
古朴的达士巷古道。陈德文 摄
马皇康皇庙
在古道北侧近达士巷东入口,一座红墙院中是马皇康皇庙,大门两边雕有色彩鲜艳的麒麟像,庙门上刻有“马皇功德垂寰宇,康帝神恩保亿民”。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奉祀着两位神灵,一位是马皇,一位是康皇。马皇是民间供奉马的保护神,康皇庙是纪念宋朝抗金人而战死疆场的忠臣康保裔。庙宇院内古木参天,设有戏台,庙前广场为居民休闲、娱乐、聊天之所。每逢祭祀,庙里香烛缭绕、祭拜祈福活动热闹非凡。
大门两侧神灵威风凛凛。陈德文 摄
庙宇院内古木参天,设有戏台,为居民休闲、聊天之所。陈德文 摄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重视,达士巷得到有效修缮和改造,古建筑获得了新生,历史人物也没有被遗忘,名人故居、古道、庙宇古井在修缮中都尽可能保持原貌,让沉睡多年的古巷焕发勃勃生机,重现“明清第一巷”历史魅力。(文/图:陈德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