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去年12月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截至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接近24亿剂次,全人群接种率处于全球领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日前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时,回应了关于疫苗接种的一些热点问题。
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已有13款新冠疫苗进入Ⅲ期临床,4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3款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疫苗研发、生产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与此同时,我国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已向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疫苗超过17亿剂。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 郑忠伟:中国的新冠疫苗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作出了中国贡献,为WHO设定的争取今年年底达到全球疫苗接种的目标和明年年中达到全球疫苗接种的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冠疫苗在境外疫情高流行国家的10多亿剂次接种以及国内20多亿剂次的接种中,安全性良好,副作用较低,例如接种后发热的比例为17.61/100万,一般不需要处理;严重过敏反应低于千万分之一,只要及时处理均无大碍。总体来讲,我国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安全性指标好过平常年份接种的各种疫苗。
我国新冠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
国内外研究数据证明,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对各种变异株均有保护效果。
郑忠伟认为,人类控制天花、麻疹、白喉等传染病的历史经验表明,疫苗是战胜传染病的终极武器。国外真实世界研究验证了我国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智利卫生部顾问日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针对1000万人的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第二剂科兴中维灭活疫苗14天后,整体保护力为65.9%,防止住院、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分别为87.5%、90.3%和86.3%。秘鲁卫生部报告显示,有60593名医生接种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其中完成2剂疫苗接种的死亡率降低了98%。阿根廷卫生部发布报告,接种两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的整体死亡保护率为84%。斯里兰卡关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有效性研究报告显示,疫苗接种者对德尔塔毒株的抗体滴度只下降了1.38倍,对于德尔塔株仍具有较好保护效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 郑忠伟:在国内,去年和今年发生的一些疫情也可以作出这样的一些判断。从今年五六月份广东疫情开始,我们国内流行的主要病毒株就是德尔塔株,从广东、江苏、福建到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等,虽然说多点暴发,但是我们感染的人数、重症的人数,和去年北京新发地、河北石家庄藁城疫情,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说国家从今年开始快速推进规模化的人群接种,应该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郑忠伟介绍,国内真实世界研究也验证了我国新冠疫苗有效性。江苏等地疫情,截至8月25日,共报告感染者1388例,均感染德尔塔株。经初步分析,接种两剂满14天后的感染者中只有5例发展为重症,占所有重症病例的5%左右,60岁以上重症病例有97%没有接种或没有完成两剂接种。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的一项关于广东疫情中疫苗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国药中生、科兴中维两种灭活疫苗预防中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果可达到70.2%,对重症的保护效果达100%。即便发展成为重症,多数接种过疫苗的患者也可在短期内转为普通型。
我国已完成德尔塔株灭活疫苗临床前研究
当前,各疫苗研发单位已经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已完成德尔塔株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我国疫苗对不同区域流行的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再传播均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总体看来,新冠病毒的变异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从近期国内散发疫情来看,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株依然有效。但为了做到有备无患,各疫苗研发单位已经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目前已完成Gamma株和Delta株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部分单位已向药监局提交临床试验申报资料;部分单位正在开展二价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同时,开展了针对不同突变株的广谱或多价重组蛋白疫苗研究,部分单位也已向药监局滚动提交临床试验申报资料;开展了针对Beta株、Delta株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研发工作,部分单位已经完成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正在准备申报临床试验。有关机构已初步制定完成变异株疫苗研发和评价的指导原则,一旦出现严重突变株,针对该突变株的疫苗可很快投入生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 郑忠伟:目前看来,针对德尔塔株,我们现有的疫苗接种以后,特别是开展加强接种以后,效果是明确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对变异病毒的研究,是有备但是暂时不用,还不必要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