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从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通过对天津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中国内地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2021年12月14日下午3时,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现场通报了广州市一名入境人员外市集中隔离期满返穗后,在居家隔离期间例行新冠病毒检测阳性调查处置情况。
经省市疾控中心复核,报国家疾控中心确认,检出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从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到德尔塔(Delta),每一次流行高峰的出现,似乎都与新冠病毒变异有关。
迄今为止,最新、突变最严重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出现时,人们纷纷谈其色变,采取扩大疫苗加强剂接种计划等措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表示,全球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世卫组织还表示,奥密克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
奥密克戎变异株有何不同?
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这种变异率很高的病毒不是纯种,而是以大量准种(quasispecies)形式混合在一起。
研究发现,正常人群中传播的病毒种群中就有大量变异毒株,同一个人身上的新冠病毒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病毒,而是有多个病毒准种。
与以前的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等新冠病毒的变种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是不一样的。
变异点非常多
奥密克戎变异株携带着50种突变,30多个在棘突蛋白,超过以前所有变异株的总和。
传染性非常强
在南非,近期病例直线式快速上升,每日新增病例达到17000多例,上升速度超过以前的新冠病毒暴发的速度。
在每日新增17000多例病例的同时,每日死亡病例却没有像以前新冠病毒暴发时迅速增加,每日仅36例,死亡率仅0.2%,远小于通常新冠病毒感染2%左右的死亡率。
可以发现,死亡率与病例数快速上升背道而驰。
这一现象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毒性低,致死率低。
相信不少民众也会问了,为什么新冠病毒一直不断变异?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为什么新冠病毒一直不断变异?
作为RNA病毒的新冠病毒,变异是随时存在的。那么,这些大量的变异是无序的、无规则、无方向,难道无法预测吗?
显然不是的。
新冠病毒变异总的趋势是毒力不断减弱,致病力和致死率降低,而传染性和免疫原性增强。
新冠病毒变异会出现传染性更强,死亡率更低的变异毒株,最终演变出来的毒株就和疫苗类似,不但不致病,还可以抑制致病的变异株。
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变异的新冠病毒,又变回到不致病的正常冠状病毒。
至今,奥密克戎变异株表现出的传染性强,致死率低的现象,可能就是新冠病毒又变回到不致病的正常冠状病毒状态的路上。
病毒这些不断地、大量的变异不是随机的,是受到环境的变化、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影响的。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情况?
奥密克戎大量的变异,各国已经开始研制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疫苗。
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多的新冠疫苗是mRNA疫苗和国产的灭活疫苗。
据报道,12月11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表示,其在国家相关部委、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部门以及合作伙伴的协助下,已于12月5日获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鼻咽拭子标本,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病毒分离和全基因测序工作,已成功分离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并获得测序结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我国疫苗对不同区域流行的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的再传播均有明确效果,但为做到有备无患,奥密克戎株各条路线的疫苗研发正快速推进。“备,但不一定要用;有备,需要的时候才能用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很多国家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发现十几例就采取措施,甚至采取比较严格的管控措施,这说明通过一两年的时间,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的做法是对的。
面对新变异株,该如何防护?
其实,不同变异株的生存需要3个适宜环境:一是自然界的大环境;二是自身周边的小环境;三是体内免疫力的内环境。
当病毒大流行时,大自然的大环境,个人无法改变,只能从自身做起,做好防控。
针对出入境管理,闭环管理,防止疫情的扩散。
对于入境人员,从飞机落地开始,进行健康识别卡的查验、体温的查验和疫苗接种史、流行病学史的调查。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提高体内免疫力,改善体内环境,注意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及时纠正身体的不平衡。
当然,人们还需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更重要的是及时关注疫苗信息,积极接种,早日实现群体免疫。
本文专家:杜文民,医学博士,主任药师,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警戒与药物评价中心主任、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整体医学治疗中心主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