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力度有待加大
黑产业链亟须斩断
面对隐秘而强大的偷拍产业链,对于个人来说,增强防偷拍意识、掌握防偷拍技巧至关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主要流行4种查找小型摄像头的反偷拍技巧:拉上窗帘,关闭灯光,用手机摄像头拍一圈寻找红光;下载各种反偷拍App进行检测;购买信号探测器进行检测;利用热成像仪或其他专业反偷拍设备。
记者注意到,有第三方评测机构对上述反偷拍技巧进行测评后的结果显示:由于大多数偷拍者已改用不反光也不发射红外线的摄像头,加上藏匿摄像头的地方越来越隐蔽,导致第一种防偷拍技巧基本失效。那些反偷拍App和信号探测器的“防偷拍”噱头更突出,实际作用不大。而热成像仪虽然效果不错,但成本很高,一个热成像仪要数千元,效果更好的反偷拍设备要数万元以上,有些摄像头还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检出。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加大对偷拍及非法销售相关设备的打击力度。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哪怕只是安装类似设备,也可能涉嫌触犯法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今年5月至8月,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摄像头偷窥黑产集中治理,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9名,收缴窃听窃照器材1500余套。
12月2日,江苏常州警方通报打掉一个摄像头偷拍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遍布全国14个省市。
常州市经开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陈思雨告诉记者,对于宾馆内部安装摄像头偷拍的,按照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处理;对于单纯销售,交换家庭摄像头账号的,按照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处理。
为治理有问题的App,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组织对18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视频监控云平台开展检查,发现处置越权操作等一批高危漏洞;全面排查联网摄像头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4万多个弱口令、未授权访问、远程命令执行等摄像头漏洞,取证并处置500余个。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酒店等场所的管理人,应当履行安全保障的义务。反偷拍设备成本对消费者来说很高,但对酒店而言成本较低,酒店在开房前后可以自纠自查,在酒店中发现针孔摄像头后要对相关人士进行罚款等处罚。相关部门也应加强酒店等偷拍重灾地的保障工作检查,让针孔摄像头无所遁形。
受访专家认为,平台对微型、迷你摄像头尤其是可能用来偷拍的摄像头的上架销售,负有“应知”或“明知”的法律责任;卖家也需对此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买方购买设备后将其用作窥探他人隐私、录屏或传播出去,则要根据具体用途认定,可能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核心的一点是,相关设备有没有实质性的正当用途。
“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要通过关键信息筛查等方式,加强监测,斩断偷拍产业链。”朱巍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