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变
上不完的校外培训班变多样化的校内兴趣课
相较于老师们的“有准备之仗”,家长们面对“双减”多少有些手足无措。
本学期初,邓莎收到的家长信息比以往都多,内容不外乎“为什么要实施‘双减’”“‘双减’要减什么”“孩子的学习成果如何检验”“课后服务是不是还讲课、补课”……
海南相关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始转型、停课甚至关张。有的家长感到头疼,孩子课余时间充裕了,却不知该干些什么。邓莎认为,家长只有主动了解“双减”、支持“双减”,才能配合学校对孩子的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方面加强管理。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母亲,邓莎充分理解家长的心情。她通过家访、电话、微信及家长会等形式,为家长详解“双减”政策,并邀请他们到校参加课后服务开放日活动。
开放日当天,三亚市实验小学创客教室门庭若市。趣编程Scratch、3D one三维设计、童心制物机器人……“多彩信息”社团在这里开展的课后服务课程令家长们啧啧称赞。此外,该校还有其他近50个社团,提供涵盖自我与社会、语言与表达、运动与健康、音乐与旋律、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探索、空间与美术等内容的“七彩光”特色课后服务课程。
海口市英才小学滨江分校学生正在上非洲手鼓课。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和三亚市实验小学一样,海南不少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人工智能教室里,孩子们搭建“火星车”,并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插入蜂鸣器让“火星车”发出声响,插入传感器让“火星车”及时规避障碍。
该校四年级学生徐一菲自信地展示刚刚完成的“快乐星球”创意编程:“点击每个星球的图像,都会弹出这个星球的简介,外面的星球还会围绕里面的星球旋转。”她制作这个编程作品只用了两个课时。
课后服务课程既能“接天线”,也能“接地气”。在三亚市天涯区槟榔小学,98%以上学生都是黎族孩子。学校将黎族文化融入课后服务,在推广竹竿舞的基础上,又开设了黎陶技艺、黎族乐器等特色课程,请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民间文艺家等为学生授课。
在黎陶技艺传承人董小龙的指导下,该校五年级学生苏佳顺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黎陶作品,“越是了解这门技艺,就越是舍不得它失传”。闻言,学吹黎族乐器“灼吧”的同学也凑过来:“‘灼吧’也不能失传,我们要把黎陶、‘灼吧’、竹竿舞这些黎族技艺带出海南!”
古老的旋律回荡校园,自制的火箭航模一飞冲天……孩子们用一张张笑脸,诠释他们对校园活动的喜爱,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韩小雨表示,当前,“双减”政策在海南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学校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课后服务师资相对薄弱等情况。海南教育系统将继续查找堵点、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带动各中小学在学科教育、文化知识灌输、教学时间上做减法,在阳光快乐教育、文化底蕴培养、教学质量上做加法。
她还表示,推进“双减”和阳光快乐教育,既要在教育侧发力,也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海南基础教育的良好生态,让“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的特色印记深深镌刻在每一个海南学生身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