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市民与医务工作者:家门口看病有“医”靠
海口秀英美德村卫生室医生使用“健康一体机”帮村民检查身体。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3月5日,细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疗相关内容,海口市民、医务工作者越读越振奋,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政府工作报告很暖心。”
“前几年,为给女儿治病,每2个月全家就要飞一趟上海,时间压力、精力压力和经济压力太大。”回忆过去,海口市民吴先生一肚子“苦水”。
吴先生女儿的脸上长有鲜红斑痣,需要进行激光治疗。经过多方打听,吴先生夫妇选择了激光美容方面颇负盛名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
这是一个费心、费力、费钱的选择——
每次去上海治病都需要出动两个大人,一人带孩子,一人跑流程,为此,夫妇俩只能双双向工作单位请假。每次往返一家人都要花3天,所有费用包下来,每趟治疗要花8000多元。吴先生一家为此已花费将近20万元。
对于他来说,在当时,这也是一个无奈为之的选择。“虽然很多医院都可以做激光治疗,但是做不好的话可能会有后遗症,皮肤甚至会失去知觉。”因此,吴先生坚持要去最好的医院。
与出岛求医的吴先生一样,进城就诊也曾是诸多乡镇患者的选择。
以海口偏远乡镇琼山区甲子镇为例。过去,因为乡镇诊疗环境差、医疗设备缺、专业人员少等“痛点”,尽管搭公交到市区要坐一个半小时的班车,许多乡镇患者仍会选择进城。干了20多年的甲子镇卫生院院长陈招辉无数次目睹过这一场景,“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既难受,也理解他们的选择。”
“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医疗建设。2021年,实现了“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全省覆盖,“一市(县)一院”工程累计引进全国知名医院53家,成为全国优质医疗资源进入最多的省份之一。而省会海口目前已完成26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另外还搭建了远程影像中心等,通过远程诊疗让乡镇百姓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春江水暖鸭先知。患者与医务人员率先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
2021年,上海九院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口腔临床医学中心分设了激光治疗专科。
从海口到儋州,吴先生带着女儿开车不到两小时,加上诊疗,半天就可以往返。交通费少了,住宿费省了,一次只需要花1000元出头。目前,吴先生已经带女儿在儋州做了2次治疗。
这几年,陈招辉也察觉到“小病不进城”的改变。
硬件方面,卫生院环境改善,就医环境更舒适了;常规的医疗“大三件”“小三件”都配齐了,老百姓在卫生院就能做彩超、验血等项目;5G远程诊疗体系覆盖,百姓通过网络就能向三甲医院的专家问诊。
软件方面,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得到了更充分保障,更多人愿意留下来了,还配备了不少高学历人才。“卫生院的硬件软件双提升,现在越来越多乡镇百姓愿意在这里看病了。”陈招辉说。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海口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潘文利说,接下来,海口将持续推进一批省、市医疗项目建设,构建与自贸港建设相匹配的省会城市医疗体系,提升海口乃至全省人民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