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丽建议将防性侵课程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也在提案中呼吁,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性教育进课堂。关于推动“性教育”进校园的问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早在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就提交了《关于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的提案;2021年,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曾建议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她指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提前3岁多,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
专家表示,如今,性教育和防性侵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开展越早越好,可当作常规知识进行普及,避免孩子在青春期时再接受性教育造成的尴尬,更利于孩子认知身体,保护自我。
据了解,海南华侨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纷纷通过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性健康,预防性侵害。“中学生物课有专门的章节,高考也有相应的考题,学生对性的认识普遍较为全面。”海南华侨中学体卫艺处主任翁文珠表示,目前,防性侵教育进校园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机制。但性教育的开展,应该具有区域和年龄的区别,对于偏远地区,学校应当更加重视性教育。另外,防性侵教育作为性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也可在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前进行,作为一种很自然的认知课进入课堂。
海口市第一中学团委副书记符丽芬介绍,该校每年开展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育情况和早恋现象,合理教育和疏导学生。此外,学校还结合“女生节”“心理健康日”等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画出身体红绿灯”是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开展性教育的做法之一。为满足孩子儿童期好奇,解决其青春期困扰,滨海九小教师队伍研究出12个章节的“理‘性’护苗”课程。小学6年12个学期,每个学期上1个章节,从性生理、性心理、性法理、性伦理4个维度授课。其中,“我诞生的旅程”一课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形成,感恩生命来之不易;“身体权利属于我”强化学生对身体主权的认知;“辨别危险靠自己”是从青少年保护的角度,告诉孩子们如何辨别危险;“法律法规我知道”讲述法律法规如何保护青少年。
据介绍,“理‘性’护苗”课程自2017年开始推出,现已开发出一套符合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的性教育课程。2020年,该课程被评为“海南省教育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在海南20多所学校试验。
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主要以“性教育+”的方式,将相关教育融在各学科、各类教学活动中开展,通过班会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等,引导学生揭开青春期的困惑。此外,每年,市教育局都配合卫生部门结合“世界艾滋病日”开展活动,推动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素质,发挥课堂主渠道。与此同时,各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引导家长参与该项工作,共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大对学生性教育的关注力度,让性教育坦然进校园,进一步守护青少年健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