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产能替代、供需对接、源头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
打好禁塑“组合拳” 完善治理“全链条”
全生物降解环保袋、打包盒、餐具以及吸管等环保产品,已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禁塑令”落地一年多之后,海口从产能替代、供需对接、源头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累计年产能达 6.01 万吨,主城区 40 家农贸市场累计采购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超 2500 万个,禁塑违法行为立案 759 宗、罚款 214.87 万元……海口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健全禁塑长效机制,以优异答卷为全省禁塑工作做好表率。
A 替代品补位 促进供需对接
在“禁塑令”全面实施后,大量传统塑料制品被清洁、可靠、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所取代,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增长。
位于海口市高新区的云龙产业园,被列为禁塑替代品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发展区,重点承接禁塑替代品企业落地。今年初,位于该产业园的海口市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一个个“开春”喜讯,“2月以来,已经有一批订单出口澳洲,我们还接到了来自西班牙客户一批预计货值1亿元的订单。”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整个车间保持24小时运转,全生物可降解制品的日产能约为50万个。
据了解,目前我市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有14家,其中11家已投产,在建3家,目前累计年产能达6.01万吨,14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可达11.23万吨。
替代品产能得以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进行供需对接,以满足企业与市场的购销需求。早在去年8月,政府主导搭建洽商平台,畅通产销对接渠道,降低不同规格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使用成本20%。截至今年2月,我市主城区全部40家农贸市场累计采购量突破2500万个,实现农贸市场集中采购全覆盖,我市成为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全面普及规范使用全降解塑料制品的省会城市。
如今在我市各个农贸市场,可见到一台台“自助取袋机”,每台每日可免费发放500个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市民扫码即可免费领取,目前已在全市的农贸市场铺开布设,深受市民群众的欢迎。
B 扫清禁塑盲区 实现闭环管理
去年9月,《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二批)》正式实施,具有提携功能的食品接触日用塑料袋(含保鲜袋)被明确列入其中。自此,第一批名录因转移产品用途出现的漏洞被补上,市面上使用提携式保鲜袋销售产品的行为被依法禁止。
禁塑重在“禁”,规范市场离不开执法手段。近年来,我市加强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的源头管控,突击检查企业车间仓库,全面排查酒店餐馆,深入农贸市场和大小商店……日前,我市发布违反禁塑规定的十大典型案例,包含生产、运输、销售、储存和使用等类别。
岛内执法毫不松懈,岛外输入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为防止省外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运输入岛,我市在新海港筑起执法防线,通过询问司机、查看货品清单与运输合同以及开箱查验等方式,对进岛货运车辆进行重点检查。3月12日,一辆从省外进岛、准备前往一处物流园区卸货的货车在新海港被查获,车内运载的22箱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碗盖被全部扣押。
据统计,自2020年12月实施“禁塑令”至今,我市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57万家次,立案759宗,扣押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23432箱、塑料袋1692.98万个、散装塑料餐具8.7万个,罚款214.87万元,立案数和罚款数均为全省第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