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好多渠道转化“文章”,海口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小秸秆点“草”成“金” 净了环境惠了农民
海口通过粉碎秸秆还田等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共护一片蓝天。图为航拍镜头下绿意盎然、景色如画的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
收完水稻后的秸秆怎么办?在海口广大农村,稻谷割完后,机械会把秸秆打烂,让其在土壤中腐烂变成有机肥。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在堆肥点,实现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
从“一烧了之”到“点草成金”,海口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多渠道转化秸秆上做文章,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拓展秸秆还田渠道,让秸秆利用点“草”成“金”,实现变“废”为“宝”。各种行之有效的秸秆还田模式,不仅提高秸秆农用率,促进有机物质高效循环利用,还实现了土壤有机质数量与质量快速提升,净了环境惠了农民。
“吃下”废弃秸秆 “吐出”有机肥料
5月12日一早,在琼山区红旗镇10吨易腐废弃物堆肥点,工作人员陈赛琴正熟练地打开粗粉碎机,将收储的废秸秆、枯枝树叶等放进去粉碎。不一会,她身后的工作人员林志星便开着翻抛机将粉碎后的秸秆、枯枝树叶等运送至堆肥点待其发酵。发酵后,碎料将形成有机肥料。
在琼山区红旗镇10吨易腐废弃物堆肥点菌种发酵区,一簇簇白色的菌菇长势喜人。
“以前每到水稻收获的季节,都发愁如何处理废秸秆。现在方便了,通过粉碎和发酵,能够让这些废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看着眼前的成品有机肥料,陈赛琴不禁感慨。
陈赛琴告诉记者,农村秸秆资源丰富,过去综合利用不充分,不仅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去年12月,海口市红旗镇10吨易腐废弃物堆肥点建设完成,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机制。
“把树枝、秸秆等含水量较少的易腐废弃物进行多次粉碎,碎料与菌种按10: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放入堆肥槽。经过翻抛、自动曝气等处理工艺,废弃物就变成了有机肥。”海口京玉公司资源综合利用事业部王智莹介绍,红旗镇10吨易腐废弃物堆肥点日处理量为10吨,辐射周边约20个自然村农林废弃物的处理。
走进红旗镇10吨易腐废弃物堆肥点菌种发酵区,一排高高的架子上用绳子串联着五六个椭圆形的菌菇栽培包,一簇簇白色的菌菇长势喜人。王智莹托着一个菌菇栽培包说,这些菌菇的“美食”就是发酵后的成品肥料。此外,有机肥还可以当作蚯蚓的饲料、农作物肥料等,由此共同构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全流程绿色利用。
在琼山区红旗镇10吨易腐废弃物堆肥点菌种发酵区,详细展示了具体的堆肥过程。
在海口市生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工作点,村民可以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用秸秆、瓜藤枝条等“农林废弃物”,换得蚯蚓粪有机肥。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收储运环节,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能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农户自行把秸秆归集到田边或路边,由公司统一收储运,按照一亩地2包蚯蚓有机肥给到农户,其中每包蚯蚓有机肥50斤。若农户自行收集运输至基地,每2吨奖励6包蚯蚓粪,如果各村集体组织收储运达到30吨的收储量,我们额外给予1吨有机肥的奖励及其他生活物资。”海南晟延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小龙介绍,目前甲子镇有14个村庄与其合作,今年共收储利用约6000吨秸秆。此外,该公司与甲子镇4个村集体合作开展乡村振兴蚯蚓育苗合作项目,把秸秆、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作为育苗原料,让农户稳定、持续参与到秸秆综合收集利用工作当中,同时还能获得收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