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科普馆后面小路出发,经过一段石板路,踏上通往林子深处的木桥,与两侧各色的红树相伴,一路曲径通幽。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东寨港管理局退休职工王式军与红榄李“结缘”40余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08-09 10:12

原标题:东寨港管理局退休职工王式军与红榄李“结缘”40余年

濒危植物的“守护者”

8月7日,市民游客在东寨港红树林科普馆参观。海口日报记者石中华 摄

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科普馆后面小路出发,经过一段石板路,踏上通往林子深处的木桥,与两侧各色的红树相伴,一路曲径通幽。没多久,便可以看到红榄李的苗圃。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退休职工王式军,今年已经66岁了,返聘回岗位后,他每天都会到苗圃里精心呵护红榄李幼苗。

红榄李,被誉为红树中的“大熊猫”,国内一度仅在海南存有14株,属珍稀濒危红树植物。如今,在东寨港管理局和王式军40余年的努力下,已有超过20亩、2300多株的红榄李在东寨港存活下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培育红榄李超过2300株”

苗圃面积不大,却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同时期繁育的幼苗会被分门别类安置。

“这是还没发芽的,这是长了两三个月的,这是长了一年的,还有那边是长了三五年的……”8月5日,对于苗圃的情况,王式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长势不同的幼苗由矮到高排列在苗圃中,最近哪株长高了几公分,哪株长势偏了,哪株的水浇少了,他都一一记录下来。

摘下帽子,王式军用袖子擦了擦汗水,穿过木板铺成的狭窄通道来到两个培育箱旁。这是用塑料水管搭起的箱子,围上纱网,再盖上纱网制的盖子,以防止螃蟹、青蛙等天敌对红榄李的破坏。

红榄李之所以数量少,是因为天敌众多、培育难度极大。王式军需要细心查看,及时处理各种威胁。“红榄李的幼苗很稀有,今年没了,明年也不一定能培育出来,所以只要能成功发芽,我就要千方百计让它们存活下去。”

好在今年苗圃的发芽率特别高,幼苗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式军欣喜地说,经过多年的探索,他现在已经能摸索出红榄李的发芽规律,能够保证幼苗极高的存活率。在他看来,在苗圃里长大的幼苗既需要精心呵护,还要经受得住大自然的考验。

每天早上,皮肤黝黑、头戴草帽、脚踩长靴、手拿茶壶的王式军,都会准时来到苗圃,照料种子与幼苗。搬泥土、移植幼苗、处理红榄李天敌,每隔三四个小时就要浇一次水,一天要浇四五次。就连浇水也是个技术活,浇出的水要像水雾一般,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初步估计,我培育的红榄李超过2300株。”王式军说,这是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一个物种也不能少”

8月7日,王式军正在测量记录红榄李生长高度。海口日报记者石中华 摄

很多人并不知道,几年前国内红榄李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2014年10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发布的《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调查报告》显示,红榄李在国内仅剩14株,分布在海南三亚铁炉港和陵水大墩村。

1981年,刚加入当时的东寨港保护站的退役军人王式军,在参与红树林被破坏的调查时,一位老教授深切地嘱托他:“务必要找到红榄李”。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王式军本就对红树林怀有特殊的感情,在寻找红榄李的过程中更是不畏艰苦。终于,有一次王式军在找水喝时偶然看见了一棵开满花的树,他便问同事,“这棵树开的花怎么这么红?”同事一看,激动地说道,“这就是红榄李。”这个地方就是陵水的大墩村,时至今日,王式军仍然记得那片红树开花的样子,在他看来,那是“最红的红树花”。

当时的红榄李还有几百棵,随后却日渐消失;到2014年时,全国仅剩14株。王式军不甘心,决心自己培育红榄李。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旁人的不解,他在家中、在苗圃里细心呵护着种子发芽,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失落,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问及坚持的原因,王式军说:“有一定的兴趣因素,但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感。红树林有20科36种,一个物种也不能少。如果缺少了一个物种,它的基因库就不完整,生物链就会断掉,我想为国家和子孙后代保留一个物种。”

“野外培育已发展到第三代”

回忆过去的艰辛岁月,坐在苗圃旁的王式军眼中闪着泪光。他说,最困难的时候是2014、2015年那段时间。特别是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200多株红榄李幼苗被污泥、垃圾、树枝等覆盖,需要及时清理。

“我只能跪在地上,用棉花球一点一点地刷掉污泥,大概刷了半个多月才刷完。”正是在王式军的悉心照料下,红榄李幼苗最终得以存活。

2015年3月,王式军还沉浸在红榄李挺过低温天气的喜悦之中时,他的妻子却突发疾病,陷入悲伤之中的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坚持培育红榄李。直到2019年2月,王式军的爱人离世,这段时间中他常常要在医院、苗圃之间来回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式军的精心呵护下,2016年,东寨港的红榄李开花了。

红榄李一年会开两次花,一般是在5月初到7月中旬,以及10月底开花。“花从树枝的顶端开出,一棵红榄李最多的时候可以开出14朵花,满树都是花,开得很红、很漂亮。”王式军说。

在多年的培育过程中,王式军常说,红榄李的成功培育,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如果没有领导支持、团队支撑,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效。

在保护区内的道学站,是王式军精心为红榄李挑选的野外种植场地。“道学站属于高潮带,比较隐秘,平时风力不大,而且阳光充足。”从2014年的200多株,到目前的2300多株,红榄李的野外培育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王式军说:“我有信心明年就可以种植到第四代,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奏响‘红与绿’交响曲”

8月7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势喜人的红榄李幼苗。海口日报记者石中华 摄

最近,王式军惊喜地发现,红榄李出现了一颗种子上长出两株苗的情况,“这么多年我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希望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海口加大对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持续开展退塘还湿、新造红树林、定期监测等保护专项行动。红树林面积日益扩大,保护区内物种数量大幅增加。

“海峡绿洲万鸟飞,眼中蓦然有泪痕”——这是王式军获得2015年“感动海南”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在濒危红树品种的保护上,王式军用40余年的心血守护花开。而在海南,有无数个“王式军”在用自己的青春岁月默默地筑就“海上绿洲”,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海口江东新区,打造出首个红榄李湿地公园。”王式军说,红榄李的进一步培育种植困难重重,除了缺少场地和人员外,也要解决资金问题。他坚信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就像如今成片的红榄李,顽强地扎根在东寨港,努力地向阳而生,向世人展现出独有的美丽和芬芳,奏响“红与绿”交响曲。

image.png

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蓝天白云下满眼新绿的红树林。 海口日报记者石中华 摄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鱼类从129种增加到165种

水质从劣五类提升为三类

红树林面积从2013年的23670亩,扩大到现在的26565亩,增加了11%

记录到的鸟类从原有的180种增加到了219种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龙易强 李欣(见习) 刘心瑀(实习)] [编辑:施路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