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医护人员再出发。卢海浪 摄
从清晨到深夜,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奔赴不同的采样点位,学校、社区、广场……处处可见“大白”辛苦工作的身影。
“阿婆,我们过来给您做核酸了!”8月10日16时,在跟同事换班后,海南省人民医院显微、手外科主治医生易翅翔开始在点位周边“扫楼”,为行动不便、年事已高的老人进行核酸检测。
二楼、四楼、五楼……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N95口罩,再加上不停地走动、爬楼,易翅翔的防护服已经湿透,直接粘在了他的身上,此时,上门核酸采样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些居民家没有楼梯,每走一步都会气喘吁吁,现在我的防护服里面都是湿的。”易翅翔的脸上布满了汗珠,隔离面罩上全是水雾。采完一户,他又匆忙奔赴下一家,“不敢耽搁,越快采完就可以越快送入实验室。”
医护人员上门采集核酸。卢海浪 摄
“这是今天上门采样的第十九户居民。”19时30分,易翅翔完成当天的核酸采样任务。回到点位把采样管交给同事后,易翅翔来到一脱区卸下防护“装备”。汗水、勒痕……“全副武装”连续工作数小时的易翅翔脱掉防护服后,只见里面的工作服已经湿透,被汗水浸湿的手被捂得发白,脸上也有明显的勒痕。汗水不停地流入眼睛,火辣辣的,只能忍痛眨眼来缓解。“疫情防控期间,人人有责,还有很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一线和我们并肩作战,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更是责无旁贷。”易翅翔说道。
持续坚守,为居民采集核酸。卢海浪 摄
20时,夜幕已经降临,核酸采样点位陆续有居民过来采样,海南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护士长黄春行和同事顾不上休息,“挑灯夜战”,开始了新一轮的核酸采样工作。“同事们连续几天都是从一大早忙到晚上,每天凌晨4、5点就起床,晚上10点、11点才回家。”黄春行说,“今天一大早下起了大雨,有些同事身上都湿了,但社区工作人员很贴心,给我们提供热水和休息室,还准备了很多物资,让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挑灯夜战。卢海浪 摄
“我们这个点位核酸采样量比较大,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也很感谢他们,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好后勤保障,提供良好的核酸检测环境,给医护人员和居民提供便利。”海口市第十四中学核酸采样点点长张玉平说道。
探喉、擦拭、收集样品……灯光下,群众从坐到检测人员对面,摘下口罩,配合医护人员采集咽拭子,到迅速安全离开,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医护人员一天下来,要重复数百上千次,他们不惧风雨,挑灯夜战,持续坚守核酸检测一线,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背影,为椰城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记者卢海浪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魏朝煜 摄影报道
(海口网8月11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