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北京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在首位,健全“四个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营造安全优良政务环境。坚决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控增量、疏存量,严格人口、建设规模双控。核心区降低“四个密度”,逐步“静”下来;城市副中心发挥对疏解示范带动作用,逐步“热”起来;平原新城积极承接适宜产业和功能,逐步“兴”起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5周年之际,“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2021年版)”9月14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及下一阶段重点目标任务,鼓励社会公众共同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丽家园。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第七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份首都功能的规划、千年古都的规划、国际化大都市规划,也是一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划。规划的实施为守住首都城市定位,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破解“大城市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城市病”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话题,近几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人口高度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房价高涨,成为难以解决的顽症。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不再受限制,“大城市病”也开始形成,北京的情况在这方面较为突出。
鉴于此,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5年来,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北京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在首位,健全“四个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营造安全优良政务环境。坚决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控增量、疏存量,严格人口、建设规模双控。核心区降低“四个密度”,逐步“静”下来;城市副中心发挥对疏解示范带动作用,逐步“热”起来;平原新城积极承接适宜产业和功能,逐步“兴”起来。城市更新聚焦全面推进平房院落、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楼宇等更新改造,腾笼换鸟,补齐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活力空间。
5年来,北京对如何适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使命、守住人口天花板的同时提升城市活力、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守住战略留白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等深层次问题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规划执行能力。从大尺度绿化,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到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再到发展区域快线,促进环京地区一体化发展,北京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推进城市规划落地见效。
5年砥砺前行,北京新版总体规划第一阶段目标已全面完成,接受公众检阅。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已从2016年2195.4万人峰值降至2021年2188.6万人,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由46.15%峰值降至44.3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净减量约11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碧空之下的绿水青山、统领城市骨架的“最美中轴线”,诠释着首都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的历史性变革。
行百里者半九十。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路子选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一定能够更好化解“大城市病”,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