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西部沿海地带,因光热条件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加之各种因素,20世纪50年代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荒漠化,成为我国少有的热带沙漠地区之一。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荒漠里种出绿色希望——海南西部沿海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10-08 07:42

原标题:荒漠里种出绿色希望

——我省西部沿海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许多人想不到,海南也有荒漠。

在我省西部沿海地带,因光热条件强,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加之各种因素,20世纪50年代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荒漠化,成为我国少有的热带沙漠地区之一。

省自然资源与规划厅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9年十年间,我省通过海防林修复、林木更新等方式,让东方、乐东、昌江3个土地荒漠化监测区内荒漠化土地面积从34920公顷减少至16675公顷,10年间减少比例达52.2%,土地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

国庆节前后,海南日报记者沿环岛西线高速一路南下,行走我省西部沿海地区。海风依旧,绿意增厚。一片片茁壮成长起来的“绿色海洋”阻挡了风沙,滋养了一方水土,也护卫着经济发展。

巧借天时地利

破解沙漠植绿难题

珠碧江流域内自儋州市海头镇到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一带,长约170公里的狭长滨海地带上,曾经沙丘连绵。其中,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一度显现“约有3万亩沙地,黄沙逐渐淹没农田”的场景。

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原先白茫茫一片的沙地早已被地表的树木覆盖,草木葱茏。

据当地老人回忆,那时吃饭“饭碗里全是沙”,沙尘和沙漠反射的强紫外线,令不少人患上结膜炎、沙眼等眼疾,而烘烤过后的土地迟迟降不下温度,人们的出行往往选择夜里……

要生存就要治沙,要治沙就要种树。

海南岛西部沙漠的形成,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海南西部位于五指山和越南长山山脉的雨影区,年降水量仅1000毫米左右,且劲风不断、气温终年较高,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5倍,属干旱地区。

退休多年的昌江黎族自治县林业局原营林股股长王禄齐经历了30年前的那场治沙,那些年,他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与棋子湾风沙的抗争中度过。

“‘四风’的考验让棋子湾的树林难以存活。”王禄齐说,棋子湾树木生长会碰上春季的清明风,夏季的西南干热风,秋季的台风和冬季东北冷风。

“年年造林不见林。”王禄齐感慨,从1980年到1995年,棋子湾前后造林12次,均未成功,县里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却没多少存活苗木,这让昌江林业部门开始求援。

1995年,海南省林业局带着德国专家专程赴棋子湾考察风沙情况、提出治理对策。“一走进棋子湾,狂风席卷的沙子打在脸上,身体炽热,他们没过几分钟就汗流浃背。”王禄齐说,德国专家来了两次,他都全程陪同。

在现场,德国专家说棋子湾环境恶劣,治沙非常困难。“困难,不代表不行。”专家的话给了王禄齐希望,“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先固沙后造林”。

在省林业局支持下,1996年,省林科所成立科研课题组,派出专家和王禄齐等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走遍棋子湾的每一个角落,找寻治理对策。

“据当地群众说,棋子湾附近山丘上以前有着高大树木。”王禄齐回忆,这说明棋子湾一带是可以造林的。

经过总结经验,造林资金补助过少和种植方法方式不恰当等因素导致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王禄齐说,以前每亩造林补助仅10元至30元,根本不够用,后来县里将每亩造林费提高到300元,专家也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出可行的造林方法,才使得棋子湾的植树造林大获成功。

露兜是昌江沿海十分常见的植物,农民常用来做防沙的屏障,专家们经过实地考察,旱地易成活、抗风沙能力强的特性让露兜成为棋子湾地区防风固沙的好材料。

“带着群众砍露兜,再肩扛到海边沙地上种植。”王禄齐介绍,正当大家信心满满时,一场台风却让种下的万株露兜全部死亡。

“但大家都没有放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每天四点起床种树,种到成活为止。”昌江“植树娘子军”团队负责人陶凤交是当时参与的群众之一,她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每一棵树,至少都经过数轮补栽才长成。

经过不懈努力,1997年,新种的露兜达到试验要求,人们摸索出了适合棋子湾的科学造林方法,并开发了“大苗深栽”“旱天造林”两项新的造林技术,树木成活率升高了,绿意开始在棋子湾显现。

当年的科研团队带头人李广翘等在科研项目总结报告上写道:沙地平均50厘米以下才有湿土,先前的树苗只种了一半深,自然缺水旱死,“大苗深栽”由此提出;而“旱天造林”技术则要求人们在雨季前的干热天气里造林,将苗木浸泡水肥多日,抵消雨季过短的问题,保证树苗有足够湿度支撑到雨季来临,提升存活率。

王禄齐说,除了科学的造林方法,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棋子湾造林,是昌江为全省乃至全国造林提供的特色可复制的经验。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谢凯 于伟慧 刘宁玥] [编辑:施路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