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的坚持
把沙漠种成了绿海
9月29日中午,在昌江棋子湾旅游区天元路,陶凤交正带领20多名姐妹顶着烈日栽种树苗,汗水早已浸透了她们的后背,不时脱掉胶鞋倒掉里面的汗水,连着植树的动作,成了棋子湾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苦!”
歇息片刻,一众人围坐过来,文化程度不高的她们,齐声用一个字表达着其中的艰辛。
“但棋子湾最需要它们,无论多苦,我们会一直种下去。”陶凤交说,棋子湾的绿是她们用自己最宝贵年华种出来的,也是周边群众一致期盼的。
30年来,陶凤交和她的姐妹们在树木死亡率一度高达99%的沙漠上种下的近600万株木麻黄等树木,如今已长成3.38万亩的海防“林海”。
1992年,一场台风袭击棋子湾畔的昌化镇,因为港口泥沙淤积,进不了港的渔船被巨浪打翻,数十名渔民因此丧生,陶凤交所在的村庄有不少人遇难。亲身经历悲痛的她毅然抛下手头收入尚可的生意,带着村里的姐妹组成一支女子植树队,发誓要“为乡亲造出一片林”。
因为1992年就开始在棋子湾种树,有了“实战”经验,在王禄齐推荐下,专家们和陶凤交带领的群众植树团队合作,在昌江镇小角至大角一处位于风口的600亩流动沙地上开展试验。
“那时,天不亮就在沙漠附近的村庄割露兜,再用扁担挑着横跨沙漠造固沙植物带,忙到天黑才回家。”陶凤交回忆,阳光炙烤后的沙漠表面温度能高达58摄氏度,姐妹们买不起胶鞋,只能拿家里的破衣服缠住双脚抵挡高温。
那时的棋子湾还不是旅游区,没有硬化路,陶凤交和姐妹们硬是靠着一双双脚,抢着干、拼着干,用耐力与精神跟大自然较劲。
“每个人都要挑一百来斤的苗,还要走沙地、过沙坡。”陶凤交说,长年累月下来,她和姐妹们的肩膀上都有了“印迹”;而海风吹干湿透的衣衫,带来的风湿病更是折磨。
“几厘米厚的木扁担能被压弯。”今年54岁的孙仁欢说起这些年的植树经历显得很平实,“一边是生活的重担,一边又是风沙的侵袭,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有坚持,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那时候怕露兜,叶片上都是倒刺,扎得手又痛又麻。”同样年过5旬的邹明香嚼着凌晨就带过来的午餐,不时停下来捶着有些酸痛的脚背,脸上也没有太多波澜。
困难不会让治沙停止。1998年起,专家又在棋子湾2000亩的流动沙地上铺开推广试验。这一年,陶凤交被王禄齐任命为带头人,率领40多位妇女组成专业造林队。期间虽有人离开,但陶凤交和剩下的姐妹们一直坚持造林至今。
2010年,昌江完成国家海防林建设任务时,全县海防林面积超5.2万亩,由“植树娘子军”完成的面积占比超过36%。陶凤交也因此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绿色奖章等荣誉称号。
期间,也有过误解。陶凤交说,有人误以为她和姐妹们在圈地、在赚钱,“我和姐妹们干的是利在长远的事,会有人明白我们干了些什么”。
种树在哪就睡在哪、渴了就取海水摸一摸嘴唇、饿了就吃咸菜酸菜对付……陶凤交的团队依靠坚强的斗志和科学的方法,让树林染绿了棋子湾。
昌江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陆建华说,靠着“植树娘子军”的苦干和实干精神,近年来,昌江发动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区域内义务植树造林,区域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