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声音)“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15趟南北极考察背后的“极地梦”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15趟南北极考察背后的“极地梦”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极为特殊的两个地方,特别是南极的高寒荒漠,一直有着“生命禁区”之称。在过去的18年里,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的工作就是来回穿梭于这两个“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
资料图:“雪龙2”号。 中新社发 自然资源部 供图
今年刚满40岁的赵炎平已经是个“老船长”“老极地人”了。他32岁时成为“雪龙”号最年轻的船长,35岁时被任命为首任“雪龙2”号船长。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赵炎平表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自己参加了12次南极科考、3次北极科考,航行距离将近40万海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走了18圈半。
想要在危机四伏的冰区破冰前行,离不开一艘厉害的破冰船。对于所驾驶的“雪龙2”号船,赵炎平如数家珍。“雪龙2”号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由于全程参与“雪龙2”号的建造,赵炎平笑称“这艘船上的每一块钢板我都踩过”。
航行过程中,“雪龙2”号也没有辜负期待。赵炎平回忆,以前的雪龙号是单向破冰,在固定冰区域掉个头要花十几个小时,但“雪龙2”号能双向破冰,在中山站外围固定冰区的掉头时间可缩短到1小时以内。
同时,由于“雪龙2”号拥有智能船体和智能机舱系统,破冰时“用多快的速度去撞冰”不再仅仅靠驾驶员的经验和直觉,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船体结构损坏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在科考方面,赵炎平介绍,“雪龙2”号设有月池,当船只位于密集浮冰区,科考设备可以通过月池下放至海水中,避免通过舷侧下放,一旦遇到冰层就无法取样。
继“雪龙2”号之后,中国还将视线瞄准重型破冰船。在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已将重型破冰船等研制列入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内容。赵炎平表示,踏上新征程,希望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拥有重型破冰船的极地科考国家。届时,也期待能驾驶中国自行研发的重型破冰船再征南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