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将标注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大会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白族传统村落古生村,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学生和村民在村中科技小院内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从田间地头到街道社区、从工矿企业到大专院校、从科研院所到建设工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句话真正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也特别温暖我们。”甘肃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
“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呵护,感受到幸福。”北京优品三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芝芳说。
10月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红旗繁荣工厂,职工在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写到了我们青年人的心坎里。”中建七局中国人保大厦项目员工马骏说。
“二十大报告上多次关心我们农村、农业方面的工作,我感到非常温暖,也感到非常激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村民彭夏英说。
一名观众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参观(2022年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报告中一系列数据,标注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这些成就,在老百姓眼里,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是心中满满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10月17日,在吉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焊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车身。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村民李水龙说,“我们村这些年的变化真的是很大,我们的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就像我种了樱桃园,还开了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国家电网吉林供电公司员工丁伟说,“十年来,我见证了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给电力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改变,深刻认识到了唯有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在讨论苗绣制作(2020年7月16日摄)。新华社发(石林荣 摄)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克瑞说:“这十年,我们家变化大得很。通上了自来水,拉上了无线网,娃娃出门就能到学校,安全又方便。”
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居民赵兴福说,“老城区改造以后,我们的外面楼前楼后修上了柏油马路,栽上了树,铺上草坪,栽上了花,环境特别好。我们门前还有健身器材、卫生所,幸福感有了很大的提高。”
10月4日,福州市金山公园内老人们在跳舞休闲。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现在,沿洱海15米范围内实施了生态搬迁,实现‘人退湖进’,削减了湖污染负荷,提升洱海‘颜值’。如今,全长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已成为大理新的网红打卡点,深受旅客的青睐。”
9月28日,洱源西湖当地村民划船出行。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成就催人奋进,奋斗未有穷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未来的宏伟蓝图激荡在千千万万不平凡的、奋斗着的中国人心中。
“在接下来的事业发展中,我们要瞄准世界前沿,瞄准国家关心的‘卡脖子’技术,组织优秀的团队,开展一流的科研创新工作。”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尚轶说。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要用红色名村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精神去激发新动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江西省寻乌县长宁镇三二五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哲瑜说。
“做好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遗址博物馆应有的作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马玉鹏说。
9月4日,一名小朋友在郑州博物馆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守好国门,管好边境,同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一起维护边境稳定,筑牢国门安全防线。”云南省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章凤分站政委郭青毅说。
“严格执法、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辽宁本溪思山岭公安派出所教导员熊翰玉说。
“检修调试好每一列高铁,让‘中国速度’跑得更快、行得更稳。”全国劳模、上海动车段调试车间列调一班工长张华说。
10月17日,武警甘肃总队新训二大队女兵排官兵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新华社发(侯崇慧 摄)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将个人努力融入时代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时代,中国梦,寄托在每一个辛勤有力的肩膀上。勤劳的亿万中华儿女,在党的带领下,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奋进。
观众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参观中国服务贸易成就展专区(2022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10月11日,苏陕协作项目陕西省洛南县旱改水水稻种植示范园培育种植的150亩优良水稻开始收割。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