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超前布局
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拥有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共有8台加氢机、16把加氢枪,日加氢量可达4.8吨,每天大约有上百辆氢能车来此加氢。加氢站的氢气还可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涉氢测试中心。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约占全球总数的40%,位居世界第一。
不过,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力度相比,氢能的补能保障仍存不足。“目前我们主要受限的是基础设施,如果加氢站能够跟得上的话,燃料电池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左琳琳称。
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地都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之一。例如,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透露,将出台加氢站专项规划,适度超前布局,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广东“十四五”期间全省布局建设300座加氢站,其中示范城市群超200座。建设加氢站各级财政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北京对行政区域范围内建成(含改扩建)的加氢站,按照压缩机12小时额定工作能力不少于1000公斤和500公斤两档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定额建设补贴。
业内人士指出,氢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要真正实现较大突破,预计在2025年后。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发布的报告显示,氢能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实现商业化;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加氢站设备国产化将成为氢能行业热门赛道;氢能区域产业布局快速形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