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这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背消防”的队伍,自1988年起扎根于祖国北疆乌珠穆沁草原。他们在恶劣环境中铸就赤胆忠心,把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 “蒙古马精神”熔铸进一代又一代马背消防人的血脉,用担当和奉献诠释着新时代消防救援人员的风采。多年来,大队先后荣获“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消防员与党的二十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巴特尔视频连线,热情互动,学习分享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韧不拔 时代有印
30多年前,一群满怀热血的青年在党的号令指引下汇聚,在青春正盛的年纪扎根祖国北疆,开拓消防救援事业,建立起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
谈起建队时期的故事,消防员李旭光回忆:“来了草原,才领教了什么是真正的天寒地冻。有人来草原不到一年,头发、眉毛、睫毛就被冻得掉了个干净。”寒潮来袭,草原最低温度接近零下50摄氏度,呼口气结成霜,倒杯水冻成冰,这是草原冬季的真实写照。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消防员们拧成一股绳,铁下一颗心,坚守住阵地。大雪封门,他们天还没亮就抄起铁锹一锹一锹地铲雪,每次铲完雪回到屋里,消防员的耳朵经常冻得像“灯泡”一样透亮。消防车水罐结冰,他们就住在车库支起围炉,每隔半小时添一添炉火,填暖冰窖似的车库。就这样,年复一年饮冰卧雪,消防队在草原上扎下了根。
为了能在草原上救援,消防员学习像牧民一样跨上马背。消防员王建国回忆:“草原太大了,牧区走一趟就是上百公里,车辆开不进草原深处,灭火水源得不到保障,只能骑着马、带着装备去灭火灾、搞宣传。”学习骑马的过程并不轻松,没人知道他们当年到底摔了多少跤,骑了多少里,短短半年的光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从未骑过马的消防员,摇身一变成了能单手持缰在马背上操作灭火器的草原“骑士”。
“牧区下了大雪,家的10多只羊困在草场里了,你们快想想办法!”入冬后的一天,牧民毕力格和呼斯楞骑马来到了消防队求援。看着壮实的蒙古族汉子呼斯楞眼里闪烁的泪花,消防员二话不说,背上铁锹和毛毡向牧区奔驰。牧区深处的积雪已经快要贴住马肚子,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迈,到了羊群被困的草场,牧民和消防员们扎进雪堆,用铁锹一寸一寸艰难地为羊群开道,直到后半夜,终于把羊群带出了雪原。慢慢地,“马背消防”这个名字传遍乌珠穆沁草原。
2012年,大队搬进了新营房,马背上的消防队迈入新时代,一代代消防员扎根乌珠穆沁草原,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担当,将“小我”融入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时代大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