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老化严重,住宅小区维修基金却存在续筹难题,让业主再从袋子里掏钱难如登天,已成为不少社区的痛点。近年来,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找到了破题之法,该街道下辖的江湾国际小区每年通过多渠道筹集公共收益约300万元,补充到维修基金中,不仅彻底破除了住宅小区维修基金续筹难题,完善了小区物业治理结构,还实现了公共收益年年盈余。
据报道,前不久,新江湾城街道“每年300万元的社区公共收益收支账”入选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的获奖案例,并获评“十佳创新展示项目”。
近年来,从电梯广告收入到使用小区公共区域产生的租金和场地费;从快递柜运营费到通信运营商入场费……小区公共收益“钱袋子”越来越鼓,但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小区的公共收益都是乱账、糊涂账,业主合法权益被侵蚀的现象普遍存在。怎样加强小区治理?如何才能守护好小区公共收益“钱袋子”?
据介绍,江湾国际小区在确保外墙渗水及时修缮、小区绿化不断改善、新增电子防盗网、更新路口道闸等前提下,不仅没有动用业主维修基金,维修基金总额反而不断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依靠组织保障机制创新,有效地激发了业主自治力量,其中有两个亮点十分突出:
一是实施居委会与业委会反向“交叉任职”,把业委会主任吸纳进居委会班子,负责“治保”条线。推行该项新举措,不仅是为业委会履职赋能,也有利于形成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的合力治理格局,实现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通过在小区内挖掘群众贤达,成立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和业委会良性互动,同时组建小区专家智囊团,由专业人士为公共收益收支中的专业问题提供智囊支持,为小区公共收益收支过“秤”把关,促进资金使用效能提升。比如,专家组曾对物业采购的小区电梯维修零部件价格提出专业建议,压缩了价格水分,极大地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
在小区业委会牵头管理下,江湾国际小区公共收益成为“明白账”,并让业主们真切享受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的经济利益,“每年300万元的社区公共收益收支账”项目的实施效果喜人。这些经验和做法,应当可以复制并在更大范围推广,推动各地为管好小区公共收益“钱袋子”因地制宜不断探索。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这方面,福建省厦门市创新推出的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统一代理记账制同样值得点赞学习。该制度提倡以区或镇(街道)为单位,依法依规遴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统一代理记账。第三方机构协助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强化公共收益“一个小区一套账目”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配合做好信息公示。事实表明,厦门市从推动小区统一代理记账,并晒出小区公共收益明白“账本”,助力业主监督,有利于促使物业不敢为所欲为,规范使用好每一笔资金。
小区是城市的最基本“细胞”,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各地应进一步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激发业主自治生机活力,以自治促善治、以善治促发展,不断增强广大业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将小区公共收益“钱袋子”越护越牢,为居民群众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