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和夸克App联合推出《2022年轻人数字生活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2022年度年轻人热门生活技能前5名为:做饭、收纳、移动办公、养花、自制家具。今年,不少年轻人经历了居家生活,当独自面对生活,一向“饭来张口”(饿了点外卖)、“衣来伸手”(打扫卫生、衣物收纳靠保洁阿姨登门)的年轻人,开始补习起做饭、收纳等生活技能,许多人真切发现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也许,很多年轻人连自己也想不到,近年来在自己身上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一些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做饭、收纳,还有一些可以用捡来的垃圾打造家具,装点自己的小家。在过去,这些事情可能会让年轻人感到难为情、丢面子,而数字时代则赋予这些行为环保、节俭、自强自立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年轻人对劳动全新的态度。这也说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开展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一点也不过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2年9月新学年开学,劳动课在中小学正式成为独立课程。在劳动课程的教学规划中,老师们打破了教育空间的限制,创新利用社会实践、校内技能比拼、家庭劳动作业等进行教学探索,让学生们在自然间、教室里、家庭中,“解锁”更多劳动技能。
对于国家如此重视劳动教育,有部分舆论质疑,都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体力劳动岗位在未来都会被机器人替代,为何还要让学生做体力劳动,难道学习就不是劳动吗?这是对劳动教育的片面理解,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做体力劳动,而是要学习做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在参与劳动中,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技能,以及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与年轻人已经逐渐热衷学习生活技能不同,我国有部分家长,还在给孩子灌输远离劳动、不做普通劳动者的“有害认识”。如在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家长以让孩子做体力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苦,来教育不愿意读书的孩子,而这些视频竟然还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可问题在于,每个孩子都会走向社会,他们不可能都上北大、清华等名校,而会成为普通劳动者,就是上北大、清华,也不能保证他们就享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2023年将达到1158万,这些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的“天之骄子”,而是普通劳动者,要以此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进行职业与事业发展规划。
所以,这五大年轻人热门生活技能,折射出年轻人劳动价值观的变化。这是适应社会发展做出的与时俱进的调整,同时也要求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要及时做出从精英教育时代到普及化时代的育人理念调整。不能只关注知识教育,更要重视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
就此而言,上述《白皮书》不仅对数字行业发展有益,有助于了解年轻人群体的变化,也可为我国教育改革与人才评价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