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协商不仅可以凝聚共识,还能通过了解掌握群众意愿和诉求,认真检讨和校正既往的治理思路、举措、效能,及时发现不足和差距,推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深入沟通协商,广泛凝聚发展共识、改革共识、治理共识、法治共识,汇聚起砥砺奋进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铿锵的话语,温暖又有力量。
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是生动的教科书,更是有价值的营养剂,重温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获得了一个深刻的启示:有共识就有团结,有共识就有力量。
共识不会自动形成,凝聚共识绝非易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基层治理而言,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群众需求“众口难调”。不同群体和个体或因利益诉求、情感关切不同,或因工作领域、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会形成不同认知和判断,导致基层治理面临着不少难题与挑战。事实表明,推进基层治理,迫切需要观念升级、制度完善、技术支撑,也要注重听取群众声音,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支点就是培育、凝聚具有广泛社会认同的共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通过深入沟通协商,广泛凝聚共识,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这方面,一些地方已作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近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万名代表下基层凝心聚力解难题》的报道,点赞北京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验——
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秉承“涉及千家万户的议题都请千家万户参与、听千家万户意见”的理念,组织全市万余名三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形成了“万名代表下基层”工作机制,不少充满智慧的意见建议被吸纳进了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经过几年探索完善,“万名代表下基层”已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张“金名片”,并为其他地方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范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丰富“有事好商量”基层实践,拓展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渠道。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使各项决策统筹各方利益诉求,变得更加准确科学。同时,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民主政治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将基层政府的“我治理”变成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以人民民主的方式实现基层善治。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沟通协商不仅可以凝聚共识,还能通过了解掌握群众意愿和诉求,认真检讨和校正既往的治理思路、举措、效能,及时发现不足和差距,以自我革命精神“去短板”“补短板”,推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深入沟通协商,广泛凝聚发展共识、改革共识、治理共识、法治共识,汇聚起砥砺奋进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14亿多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踔厉奋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定能乘风破浪,向着胜利的彼岸稳健前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