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了解你的想必莫过于你的手机了。你玩手机时,是否经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刚刚和朋友聊了某样东西,转瞬间就有App推送你相关信息,无论切换到哪一个App,系统都能精准判断出你的喜好……以至于怀疑自己正在被手机“偷听”。(来源:中国电信)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讯工具,各类app也应运而生。然而用户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个别app诱导用户开启麦克风、摄像头、存储空间、手机相册等权限,进行读取记录,这就有可能泄漏个人隐私,例如通讯录、照片、位置等敏感信息。又或是个别app利用广告、推送等方式,在“关闭”“跳过”等选项中设置隐藏按钮,用户一旦点击,后台便悄悄进行下载。
针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我国也出台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等文件,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个别不法app仍有恃无恐,继续窃取隐私信息,用以非法牟利。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就代表着用户资源,app“越界”收集用户信息,也可能存在电信诈骗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手机上的“看不见隐患”,工信部应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对于违规app要及时给予通报并下架,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从平台层面看,应用市场应履行好审查的义务,对app上架进行严格实名登记,并做好监管和收集用户反馈。
除了有关部门和应用平台,最重要的还是用户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观念,例如在使用app时,仔细阅读数据收集请求,遵循“供所必需”的原则,不提供超出业务需求外的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尽可能地通过手机自带“应用市场”进行正规来源下载,也可以在系统设置中打开“禁止安装未知来源软件”的选项。若出现个人信息被恶意收集的情况,也应截图保存记录,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权。(冯定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