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很多伟大工程,往往都是天、地、人感应中人类高超领悟和不懈创造的产物,是探得天机、通透宇宙和天人感应、合和以德、造化于人类之意匠。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社会民生>

上善之水运河美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1-28 08:54

世界上的很多伟大工程,往往都是天、地、人感应中人类高超领悟和不懈创造的产物,是探得天机、通透宇宙和天人感应、合和以德、造化于人类之意匠。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京杭大运河,就是京城千年光芒精灵滋养造化下的破虚空之大美,实在妙不可言!

大运河历经千年而愈发璀璨夺目,成为古都的生命之源,流动的灵魂与万象之根,世界文化遗产之骄傲。

大运河之美,穷元妙意,合神天机,正如上善之水。

善地运河开都韵。《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表达了老子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类发展观。老子希望天下最崇高的德行,如水一样帮助万物生长,而不是与万物相争,不能总是停留在最低处。苟能如此,乃“几(接近)于道”。

老子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之规律,是宇宙之根本,进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就是说,“道”会生发万物而有“德”,“德”养育万物,而使万物自立、成熟。

故而,孔子在川观东流之水,回答子贡“君子见水必观,何也”之问,说“以其不息者,似乎道之流行而无尽矣。水之德若此,是故君子必观焉”。

水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体,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人类须臾也离不开水。故《管子》有云:“水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也。”

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京杭大运河居善地而厚德载物,纵贯大半个中国。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之开邗河,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长的运河。她孕育于春秋,贯通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重整于明清,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变迁。邗河开通后,从战国、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各朝都开凿了一些运河,为大运河的最终建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先后下令开凿了从洛阳到淮河末口的通济渠和从洛阳到涿郡(今北京通州)的永济渠,并重开了邗沟,疏通了江南运河。这样,形成了一条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500多公里的南北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大动脉。

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济州河、通惠河等运河河段,完成了大运河的改造,形成了由北京直达杭州、纵贯南北的人工河运。改直后的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跨越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两市,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水上运输大通道,支撑了北方的稳定和国家一统。

大运河居善地,可谓顺应“天意”,更是人类通过对自然认知并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得水而兴”的文明示现。元忽必烈攻下金中都建元大都后,北京日益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运河是当时统治者抓住漕运这一关乎王朝命脉的“咽喉”,顺“天意”而为建立的历史功绩。

北京成为首都之前,一部书、一道堰、一条运河都是单独出现的,后来将这三者关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条主线,即北京古代水利发展进程的主线——北京从北方军事重镇发展成为全国首都的主线。这,就是“天意”。

一部书,传达出古老北京的“善地”之奇伟,和必成王霸之地的地利之妙造。

幽燕,水之灵动、人之灵性。郦道元《水经注》详细记载了流经幽燕之地的五大河流——拒马河、氵纍水(永定河)、湿馀水(温榆河)、鲍丘水(潮河)、沽水(白河)的走势和支脉分流,及流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戾陵堰是三国时魏国在湿水(今永定河)上修筑的引水工程,合乎幽燕大地“因水而建,因水而兴”水利进步之“天意”。戾陵堰位于今北京石景山西麓,可灌溉农田百余万亩,为时任镇北将军刘靖派军工开凿的车箱渠,下游利用古高梁河道,向东到潞县(在今通州)入鲍丘河。洪水时堰顶可以溢流,平时可拦截河水入渠,设计合理,易于维修。此堰促进了幽燕大地的农业灌溉和水运发展,把“莫尊于水”的“水德”思想用于实践,开启了幽燕之地从华北平原上一个居民点向都城、皇城的演变。

到隋代,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把幽燕地区与中原紧紧联系在一起——隋为加强对辽东地区的控制,把通往洛阳与长安的大运河分出一支向北凿,一直到达涿郡(今北京通州)。

这条大运河的开通,极大提高了幽燕的水运能力,为北京最终发展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奠定了重要基础,更为北京成为首都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有了运河与漕运,涿郡具备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物质条件,就能“运筹帷幄之中”执掌中枢于大都。如果没有运河与漕运,涿郡只能是北方重镇,而不可能逐渐发展成国之首都。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楚建锋] [编辑:冯定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