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势互补资源 共享合作互惠
海口经济圈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
“会上商定,3月中下旬联合开展‘青山行动·联合2023’森林灭火扑救综合应急演练。”3月1日,海口经济圈应急联动机制暨海南省森林防灭火第一联防区框架协议在海口签订。海口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圈内各市县将加快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与交流,力争实现“一方需要,多方支援”“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去年来,海口、澄迈、文昌、定安、屯昌五市县联合开展海口经济圈发展专题研究,从完善区域协调格局、高水平建设海口经济圈着手,在应急联动、人力资源一体化、消费助农等领域展开合作,全力推动圈内各市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互惠,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
2023年海口市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工作人员洽谈交流。 记者 康登淋 摄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此前,圈内市县在应急工作上的互动性有待提升,各类应急资源没有很好地联通及利用。”3月1日,海口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邱阿宇介绍,协议签订后,将推动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根据协议,海口、澄迈、文昌、定安、屯昌、临高将重点在应对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其他双方协商需要合作的突发事件范围内开展合作,持续健全同域共责、协调协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联防联控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水平。
资源共享方能更好阔步前行。“在突发事件方面,六市县将加强信息共享,确保信息互通及时、高效。发生地市县认为必要时,可请求联动市县在应急专家、救援队伍及装备、物资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援。”邱阿宇介绍,为了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协议明确,发生在联动市县交界处或与联动市县有关的突发事件,事发地或首先得到信息的联动市县应第一时间启动双方或多方联动处置机制,加强处置全过程的沟通与协商,确保处置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六市县还将共同举办社会应急力量培训,共同提升应急救援协同水平和实战能力。
“海口经济圈”消费助农大集市在海口开市,吸引市民前来购买农产品。(资料图) 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区域合作除了把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也是海口经济圈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我一直想在海口找一份工作,多亏了这场招聘会,在家门口就能应聘到海口的企业。”日前,“百家驿站送春风”返岗复工行动海口经济圈屯昌站举行,屯昌居民李位威在会上向多家企业投递了简历,“像这样多市县联合举办的招聘会,为我们想跨市县找工作的人提供了方便。”
如今,海口经济圈五市县人社部门通过建立劳务对接机制、举办专场招聘活动、联合主办竞赛等,共同推动劳动力跨区域有序流动,推进海口经济圈人力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2022年,海口经济圈累计发布6期招聘信息,提供433家用工企业、9264个就业岗位;上线“海口经济圈零工之家”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就业服务。
2月14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东新院区项目现场,塔吊旋转,一派繁忙景象。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海口经济圈劳务对接机制的不断深入,为圈内居民跨区域工作提供了便利。如何更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已成为各市县努力的方向。
去年10月,海口市龙华区与屯昌县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龙华区派出8名教学和管理骨干,对口帮扶屯昌新兴中学和南坤中心小学。
屯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达成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是落实“海口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今,屯昌县借助海口市龙华区教育团队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该县受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为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目前海口义务教育阶段非海口户籍学生占比39.6%,有效实现“应保尽保”“应入尽入”。
在产销对接方面,圈内各市县共同推动“海口经济圈”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空中俯瞰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综合服务组团的海南省中医院江东新院区。目前,该医院已投入使用,周边配套路网也在完善中。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为提升海口经济圈供销社板块综合竞争能力,今年海口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将联合周边市县举办不少于5场海口经济圈消费助农大集市。”海口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正持续推进“1+2”农业产业项目,联动圈内市县围绕农产品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配送体系建设,统筹整合农产品生产服务、冷链物流、销售渠道等环节资源,大力发展标准化、订单化农产品产销对接。
记者从海口市发改委获悉,在医疗资源保障方面,海口正加快推进省人民医院南院、省妇幼保健院新院、市人民医院西院、海医一附院江东院区等公立医院布局,医疗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畅通社保卡发行渠道,制发社保卡234.11万张,试点推行海口、澄迈两地居住证互认制度。同时,加强警务协作,海口、澄迈、文昌三地公安部门签署区域协作协议,协同开展“红蓝对抗”演练、应急处突合成演练等,快速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