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7日),是我国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礼拜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它的初衷是为了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为预防、降低、减少学生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保护工作,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筑起青少年安全教育防线,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关注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更为复杂,例如,电信诈骗、网络沉迷、直播打赏、校园霸凌、灰色性侵、家庭暴力等,安全问题无小事,关注安全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在一项针对1545名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中,57.9%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够强,68.9%的受访家长指出学校安全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实操。
家长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反馈,这也凸显出,在个别学校仍流于“形式教育”,或是“告知书”“一封信”等,重理论缺实操,直到发生安全事故,才聚焦学校教育的缺位,这是否有些亡羊补牢呢?另外,对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这件事,应形成统一共识,良好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职能部门等,多方联动,相互协同,才能达到真正实效。
生命安全,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如果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又谈何学习和功课呢?可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却常处于边缘化位置,所以就出现一种情况,例如,拿防火防灾来说,询问青少年不同类型火灾,应选择用何种灭火装置?他们或许能答得出来,但是当问及如何判断灭火器是否满罐、如何使用、多长时间需检查一回等内容,部分青少年就难以作答。由此看来,我国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应提上日程,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一契机,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课程,避免形式化、边缘化、表面化等现象。
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落实到位,需多方合力。有关部门要发挥检查督导作用,将安全教育层层压实,确保各校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检查方式也不应局限于美篇、报导、照片等“结果”报告,更应该随机抽查一部分学生,考核安全知识、安全实操、应急能力等多项指标,用“实践结果”作为最佳标尺;校方也应该改变“形式主义”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安全习惯和意识,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连同消防部门、戒毒所、少管所等,参观安全知识教育实践基地,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基本安全素养,呵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冯定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