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奏响绿色博鳌咏“碳”调
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记者 袁琛 摄
三月的博鳌,青山含翠,绿意盎然。
这份“绿”也融到了论坛年会。从零碳应用,到主题展览,再到话题讨论……时隔三年后的全线下年会,以绿色低碳的生动实践,带给人们更深入的绿色发展思考。
“绿”,有了更系统的应用场景——
走进年会会场,有不少新场景,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新闻中心变了样,从上俯瞰,一排排光伏板排列整齐,好似戴上了“遮阳帽”,整个建筑可做到发电供给自足;再如,会场外,一个个造型独特的花朵风机,不停转动着,产生的清洁能源,被源源不断输送到能源系统内;又如,东屿岛南部,木栈道被用低碳环保的竹木材料修复一新……
发现了没?年会上,“绿”被融进了建筑里、景观里。
回看去年年会,谈及绿色低碳,人们津津乐道的“零碳咖啡”、绿色交通等,多与身边吃住行用有关,而今年,论坛年会在建筑、景观上做起了文章。这是一大进步,绿色低碳应用场景更丰富。如此一来,不仅“节能”,还可“扩能”。
其实,以上场景皆为博鳌零碳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谈及示范区,这绝对是今年年会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零碳示范区,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集成应用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多领域深度减排技术,新建林业碳汇等高质量抵消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于零的示范区。
概念是不是很专业?其实,理解起来,只需着重把握几个关键词,“集成应用”,说明这不是某一环节、某个局部的减排,而是全媒介、系统性减排;“深度减排”,则指务求实效,不能装门面、图好看、做样子;“碳抵消”,说明要用好每一块闲置土地,在“增绿”上做好文章。
简而言之,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元,节能减排更具系统性、整体性,也因此,零碳示范区更具前瞻性、引领性,为各方推进碳中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和路径。
“绿”,有着更广泛的思想共识——
今年的年会是时隔三年后的全线下年会。
对中外嘉宾来说,再次相聚线下,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突破,这同样涉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此,“绿色低碳”获得普遍关注。
从议程上看,“绿色低碳”占了相当一部分,例如“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全球绿色能源与绿氢供应链”“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清洁能源的未来”“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等。这些论坛涉及生产、能源、基建、产业、投资等方方面面。
从讨论来看,“绿色低碳”是热议的焦点。“如何找到最优的政策组合来推进碳中和”“在减排上如何用好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工具”;“大部分企业不知道怎么设定碳中和目标”“金融机构不能只顾办公室减排,还要看投资、信贷等支持的对象,是不是向零碳迈进”……
年会上,嘉宾们各抒己见,话题谈得深,问题抓得准,不再只是理念上的交流,更多的是操作上的探讨,“绿色低碳”逐渐从理念推广向实践创新迈进。
“绿”,有着更务实的探索创新——
绿色博鳌的背后,是海南对绿色发展的不懈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关心,明确强调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海南牢记嘱托,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来推进,反复强调“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把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当成最大本钱来抓。
认识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同样给力。
比如,以标志性工程抓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海南已滚动扩大到六大标志性工程,且工作推进成效显著,例如,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四年翻番。抓标志性工程,成为具有海南特色的绿色发展经验。
再如,抓体制机制建设。从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到GEP核算成果应用;从出台省级GEP核算技术规范,到成立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海南以制度抓根本、管长远,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绿色博鳌,既是海南形象的彰显,又是海南经验的延伸。
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论坛年会的高“含绿量”极具导向意义、借鉴意义,其传递出一种姿态,海南坚定不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传达出一种信号,绿色低碳是大势所向,等不得,必须全方位、系统性推进。
绿色发展,永无止境。
在认识上深化,在创新上突破,在场景上拓展,持续唱好绿色发展咏“碳”调,美丽博鳌、多彩海南必定为我们带来绿色发展新的惊喜、新的未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