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风光美如画,5月的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花红草绿。梯田湿地里,一株翠芦莉枝头,上演着大战:黄色的翠胸黄蟌抓着一只蓝色的褐斑异痣蟌,大快朵颐享受着“战利品”……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梯田上,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进行蜻蜓监测拍摄。记者 石中华 摄
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负责人卢刚赶紧找好位置,半蹲下来,举着照相机兴奋地调焦距、对焦,“咔嚓咔嚓”一顿拍。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正在交配中的翠胸黄蟌。 记者 石中华 摄
“可别被蜻蜓轻盈优美的身姿迷惑,它们可是实打实的肉食动物。”5月16日,记者跟随监测人员走进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蜻蜓监测。看到记者被眼前“血腥”的场面震撼到,同为监测人员的周志琴赶忙给大家普及,“蜻蜓被誉为空中的捕虫专家,不仅捕食蚊子、苍蝇等飞虫,小型的蝴蝶和蛾子,甚至同类也是其口中的美食。”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梯田上褐斑异痣蟌(左)与杯斑小蟌(右)。 记者 石中华 摄
刚刚说的不是蟌吗?怎么变成了蜻蜓?听到记者的疑问,监测人员李乐赶紧掏出《海口常见蜻蜓观察指南》的宣传折页递给大家,科普道:“广义的蜻蜓指的是蜻蜓目,包括大个头的蜻类和蜓类,还有俗称豆娘、小而细的蟌类。”
海口羊山湿地玉龙泉监测到的白腹小蟌。 记者 石中华 摄
“不管是蜻类、蜓类还是蟌类,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都离不开水。”卢刚告诉记者,蜻蜓是典型的水生昆虫,对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其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湿地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梯田上监测到的褐斑异痣蟌。 记者 石中华 摄
沿着最上层的梯田开始往下走,梯田里的水质肉眼可见开始变得清澈,杯斑小蟌、红蜻、翠胸黄蟌、蓝额疏脉蜻、丹顶斑蟌、黄蜻等各种蜻蜓飞舞在眼前,明显感觉到蜻蜓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多。监测人员报数的声音此起彼伏:“黄狭扇蟌1只、斑丽翅蜻1只、纹蓝小蜻加2只、褐斑异痣蟌再加5只……”
海口羊山湿地溪流中监测到产卵中的丹顶斑蟌。 记者 石中华 摄
走到睡莲成簇开放的池塘边,一片绿色的莲叶上,一只雄性翠胸黄蟌直着身子站立在一只雌性上,后者弓着腹部,上演“蜻蜓点水”。
“这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上。”监测人员盘道伟来自海南大学的大四学生,此次负责记录数据。他说,交配和争夺领地的行为说明蜻蜓喜欢这片区域,愿意在此定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治理成效好。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梯田上交配中的褐斑异痣蟌。 记者 石中华 摄
当天,监测人员还走进美舍河中游的坡崖村和羊山水库、上游的玉龙泉等地进行蜻蜓监测。与市区的人工湿地公园相比,中上游的生境更加自然,蜻蜓的种类明显有了变化,发现了霸王叶春蜓、华丽灰蜻、细腹开臀蜻、海神斜痣蜻等。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在产卵中的狭腹灰蜻。 记者 石中华 摄
“今年在羊山水库附近遇到了稀有的白腹小蟌,拍了不少好照片。”第三次参加海口蜻蜓监测的黎越告诉记者,海口的蜻蜓种类不少,时不时会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
据介绍,目前,海口美舍河的蜻蜓由22种增加到34种,五源河的蜻蜓从20种增加到44种。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正在交配中的狭腹灰蜻。 记者 石中华 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翩翩起舞的蜻蜓,客观反映了海口湿地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
海口羊山湿地监测到的黄狭扇蟌。 记者 石中华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