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你听,来自文物的声音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5-27 11:00

原标题:我国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开启深海考古新篇章

你听,来自文物的声音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已于2023年5月20日布放,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 新华社发

海南地域文化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在今年第47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地也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共同推动文博事业的永续发展。

现代回族女子婚礼头簪。

同时传来好消息,5月2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海南三亚宣布中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同时也开启了我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博物馆渐成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智慧的凝结代表。今年第47个“5· 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旨在唤起公众对博物馆的持续关注,共同推动文博事业的永续发展。


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瓷壶。

近年来,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珍宝博物院、海南万里程民俗博物馆、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等已成为椰城热门打卡地,其富有地域特色的文物和展览,形象地展示了城市文化形象,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地域文化底色,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滋味悠长、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5月18日当天,“天涯觅珍——海南省博物馆征集成果展”精彩启幕。该展览是海南省博物馆39年38000多件套珍贵藏品征集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和大展示,通过系统梳理和活化利用省博的馆藏文物资源,让观众了解省博的藏品是如何而来,以达到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的。其中,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宋青白釉花口凤首瓷壶,在开馆初期曾有“镇馆之宝”之称的两件一级文物亮相本次展览。此外,从丹麦成功追索回归的国宝级文物:元代灰陶鞑帽俑、元代灰陶象尊和牛尊等文物也穿越历史,出现在大众眼前。


清代航海罗盘。

海口市博物馆也举行持续了十余年的“海口市博物馆进社区”活动。宣教人员与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借助流动展板,向市民介绍了海口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海口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景点,让大家多角度感受到海口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作为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海南主会场,开展了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窑望千年》微型舞台剧、馆藏小型贝类标本展、社会文物公益鉴定、《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互动立体书发布等系列宣传活动。

“华光礁1号”沉船研究项目进入新阶段

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博物馆文物的存在连结了时空交错中的古今。

元代灰陶靼帽俑。

800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南宋商船航行到西沙群岛华光礁处,不幸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石撞沙掩。800年后当它成功出水的那一刻,仿佛还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海南省博物馆“南冥泛舸”专题展区除了展示“华光礁1号”沉船外,同时辅以沉船出水文物碎片及南海海洋动植物标本等来充实沉船的存在环境,以文物、文字、图片、多媒体等资料来说明沉船考古发现。不少市民游客表示,期待“华光礁1号”的研究工作“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壁垒,再现“华光礁1号”的原貌。

“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文管办共同承担,调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建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分别于2007年3月-5月和2008年11月-12月实施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

“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共计打捞出水511块船板,出水文物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清代银质缉捕帆船。

海南省博物馆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承担了“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保护项目,通过科学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来保证沉船船体及遗物的妥善保存,迈出了南海水下文物保护史上坚实的一步。

海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包春磊说:“海南省博物馆用了近7年时间对沉船文物进行脱盐、脱硫保护工作。近日,省博专家团队正在向国家文物局提交古船板第二阶段保护方案,审批通过后,将着手对船板进行填充、加固、干燥、定型,预计将花费3至5年的时间。”

包春磊说,第三阶段就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复原”了。谈到“最后可能恢复成什么样子”,他表示,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修复残体。二是对古船板进行3D激光扫描、拍照,将这些素材用于数字化重建,复原“华光礁1号”沉船原形。“无论最后是哪种呈现方式,都将带给市民游客震撼之感。”

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5月20日,海南三亚迎来了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文物局专家,他们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了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正式启动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开启了我国深海考古新篇章。

翻开近年来我国深海考古调查的“履历”进展重大。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其中一处遗物以瓷器为主,推测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另一处以大量原木为主,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时代约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

元代灰陶牛尊。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第一阶段将从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实施。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这一重大发现也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进的美好前景,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元代灰陶象尊。

海南省旅文厅副厅长宁虹雯透露,海南将利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出水文物丰富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在做好保护修复和研究的前提下,尽快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出,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出水文物搭建保护、研究、展示平台。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吴雨倩/文 苏弼坤/图]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