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为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动21世纪人类文明更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世界意义。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理响中国】深刻领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多重意义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7-11 22:5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为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动21世纪人类文明更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世界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根基”和“命脉”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构成和特性,是国家发展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深厚历史的积淀中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更为深厚的文化基础,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所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融共进。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站在中华文明历史性与继承性的高度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突出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一致性,打通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今之变”,激发了中华文化的当代活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野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及其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因历史的纵深和阻隔而滞塞不通,而是由古溯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并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断发展演化,从而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生命,并为中华文明走向现代化,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厚植了文化根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为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尽一致,其文化建设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传承和文化基因所决定的。从世界历史的传承来看,中华文明延绵不绝,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孕育的一套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从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也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源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人为中心,提倡文明的交融互鉴与和谐共生,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与人民性,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实现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最为科学和坚实的文化建设理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为科学的文明尺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文化建设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现状和基本国情,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的提出,丰富和挖掘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科学指导地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有助于建设文化强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历代党的领导集体都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强调知行合一,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与时俱进的、符合中国人民精神物质需要的文化建设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蕴含了更为广泛的思想内容,即在深入分析中华文明多重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总结了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间存在的高度价值契合,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理念和理论框架,又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此外,还明确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明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发展使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阐述,系统回答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基础上的现代化,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中重财富积累,轻理想信念的弊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树立了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新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合”哲学智慧内蕴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等价值追求和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信念,既囊括又超越了文明间的冲突、融合,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国际交往原则以及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交往理念。既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故事中加强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又在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取长补短,在兼容并蓄中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又用文明间的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用文明互鉴代替文明冲突,用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中心论”“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思潮,为解决文明间的矛盾、冲突贡献了极具中华文化底蕴的智慧和方案,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有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充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一向追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太平”以及“贵和慎兵”的“和合”理念,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已沉淀在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当中。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强大和平基因是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勠力同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文化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世界大同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上,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对待不同文明的包容态度,彰显了中华民族宽广的胸怀,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和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诉求,其思想所散发的强大生命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必将促进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年度软科学项目“川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四川省城市社区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RKX0025);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重点三类课题“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研究”】

(刘宗灵,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祥文,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党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刘宗灵 郑祥文] [编辑:李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