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饮或咖啡时,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些饮品里的冰块特别多,喝两三口就见底了,有的商家还没有去冰的选项。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调侃说,“明明是卖冰的,还送了你饮料”。(来源:央视网)
炎炎夏日,买杯冷饮,喝完见底,却发现杯里过半都是冰块,这合理吗?对此,消费者也颇感无奈,冷饮虽爽,但原汁原味的饮品却很少,“以冰充量”的现象着实败坏路人缘。如果在线下门店,还能与服务员沟通,但线上App下单,个别店铺还不提供“少冰”“去冰”的选项,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利。
当新茶饮已进入红海时,“以冰充量”成为了行业惯例,经营者们没有将重心放在提高品质及消费体验上,而是多放冰块,降低制作成本,获取更高利润,这就为信任危机埋下了伏笔。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起“破冰行动”,联合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出倡议: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
在购买饮品时,消费者是冲着饮料去的,而不是购买冰块,过分添加冰块就是缺斤少两,当“含冰率”不断走高时,消费者的信任度只会持续下跌。对此,法律人士指出,商家以配方、口感为由适当添加冰块属于正常经营行为,但是如果消费者不知情,在一杯动辄二三十元的饮品中添加2/3的冰块,消费者就有理由对商家诚信产生合理怀疑。
因此,当经营者剥夺了“去冰”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时,是有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法规,及立法精神。在市场经济的选择下,经营者就理应提供“多冰”“正常冰”“少冰”“去冰”等个性化选项,又或是将饮品和冰块分开装,由消费者自行添加。对于屡次触及消费者底线的行为,就涉嫌构成消费欺诈。
不过,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不见得经营者都会遵守,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介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当然,“破冰行动”也存在取证难,各执一词的说法,作为消费者在面对侵权行为时,最好是拍照取证,作为存底;对于茶饮门店而言,也不妨在杯子内壁做好“加冰”刻度,严格遵守消费者需求,控制好冰量。这样做既能给消费者更好印象,也可避免其他同行恶意“诽谤”、败坏“口碑”等现象,对于双方都有益处,也希望广大商家能正视“含冰率”问题,毕竟开门做生意,不该“斤斤计较”,更应该换位思考,站在顾客的角度考量问题。(陈丽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