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新坡镇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光伏长廊”运营“红色项目”
唤醒“沉睡”资源 盘活集体经济
从高空俯瞰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一条光伏长廊蜿蜒在火山岩地区。记者 康登淋 摄
近日,从高空俯瞰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一条光伏长廊蜿蜒在火山岩地区,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面板向阳而列,在日照下迸发绚烂耀眼的光芒。据了解,新坡镇仁里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之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光伏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以绿色产业路径巩固乡村振兴成效。
“沉睡”资源释放发展动能
仁里村委会仁台村与养豪村交界处,过去曾是一处百香果长廊,由于种植效益不佳,于2018年后便一直闲置至今,许多村民为此感到惋惜。经过多番考察,今年9月,仁里村经过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民主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光伏长廊”,盘活原来“沉睡”的百香果长廊,为村集体增收。
记者走访当天,在“光伏长廊”,工人正在忙着铺设剩余的光伏面板。“我们计划安装光伏组件2.5万块,设计面积约8000平方米,装机容量1600千瓦。”仁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武介绍,项目具有不占田、不扰民等优势,板上发电、板下则是连接各村庄的道路,可以同步开展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实现“一地两用”。初步测算,该项目每年能给仁里村带来不低于5万元收益。
一开始,光伏产业推进并不顺利,“就那架上弄几个板,能挣钱?”“那东西,安全吗?”仁里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顾深依然记得当时村民提出的质疑,这也让项目暂缓了一段时间。
“通过宣传项目带来的意义,以及产业本身的绿色环保特点,村民逐渐接受了,使得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顾深介绍,目前光伏项目产生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有45%用于仁台村与养豪村的公益事业,55%则用于仁里村委会,解决农户生产用水需求、路灯管护等日常支出。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顺着“光伏长廊”而行,走到仁台村,沿路绿树郁郁葱葱,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农家小院绿意盎然,村民生活惬意、舒适。“这些年咱村路变好了,环境也变好了,晚上路灯都是亮的,面貌大不一样了。”村民麦才兴说,游客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村民也变多了,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烽火瞭望台、古漫道、农会亭、冯公庙、麦氏祠堂……在仁台村,红色历史文化遗址随处可见,不时可以看到奔着红色景点来的游客。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仁台村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武介绍,去年10月,新坡镇红色农旅产业党建联盟暨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在仁台村揭牌成立,把党员、阵地、人才、红色文化等各类党建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目前该村还引进社会资本在此运营红色研学项目,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保底收入和20%的利润分红。
“我们将继续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相融合,同时充分运用资源优势,逐步盘活闲置资源,让更多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命力,点亮乡村振兴新引擎。”站在烽火瞭望台上,历史的红色印记与迤逦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李武充满信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