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多地积极搭建数字治理平台,为基层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半月谈记者发现,以便民服务二维码为代表的智治手段,在服务响应、指挥调度、矛盾化解、风险研判等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遭遇恶意利用或攻击,其中风险须加防范。(来源:新华社)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便民服务二维码”极大地便利了民众的生活。扫一扫物业“便民信息栏”的二维码,通水管、洗地暖、开换锁、家政服务等,一应俱全;进入政务服务大厅,扫一扫“码”上就有服务,“一码通办”为民众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以“数治”赋能“善治”,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提升了治理效能,这便是二维码的优势。
然而,由于交互多,使用频率高,“便民服务二维码”也容易被别有用心者盯上,容易遭受恶意利用或攻击,具体表现在:二维码被人为篡改、替换;运维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存在隐私泄露风险;还有政务服务系统,容易成为黑客攻击对象等。
作为联通实体世界和数字平台的媒介,二维码必须确保真实、有效、准确,因此对于它的监管任务也越发紧迫。为了规范化管理,不少单位也想出一些法子,例如:在设置二维码时,派出专员定期巡查,确保二维码不被掉包,但是依靠人力巡查的做法,终究不够持久长效,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监管。
为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在数据采集一项上,就要遵循“必要、最小原则”,不过度搜集个人信息,尤其是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可做适度隐藏,基层部门在推广及应用上要做到权责统一。此外,也有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明确现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完善分级分类授权、使用主体合法性背景审查、数据共享和合规风控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涉事企业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防范企业技术优势滥用,推动权责匹配。
随着“便民服务二维码”覆盖的提升,在顶层设计上,还应出台细致、规范的标准,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并且要对二维码实行备案制度,保证能够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对二维码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另外,二维码有效期也是一种保护方式,到期后二维码作废,同时将用户信息也进行注销,这些举措都能提高二维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冯定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