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互联网+明厨亮灶”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监管从“线下”向“线上”保障从“试点”向“示范”
校园食品安全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海口教育系统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探索“科技赋能”和“标准化建设”的双向监管策略,对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硬件”和“软件”,严防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学校食堂监管从“线下”走向“线上”,学生食安保障从“试点”走向“示范”。目前,海口市在全省率先达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100%覆盖率,切实保障海口师生的校园食品安全。
“云监督”全覆盖
“以前学校食堂的监控仅仅是记录作用,检查只能依靠工作人员入校查看。如今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后,家长也能随时通过手机APP查看学校后厨的情况,实现实时监管、全民监督。”海南华侨中学美丽沙分校食堂负责人冼丽菊感慨道。
12月1日,在海南华侨中学美丽沙分校食堂,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学校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开展情况。记者 康登淋 摄
学校食堂实现“云监督”,背后是海口教育系统和海口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构建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共治平台。平台的一端连着餐饮机构后厨,另一端面向政府监管部门和公众开放。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学校的后厨从“闲人免进”的神秘空间变成了“人人参与”的阳光厨房,真正把食品安全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可感、可知的行为动作。
近年来,海口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积极构建“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智能化监管体系,探索形成“学校自查、行政管理、社会监督”的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模式。自海口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以来,从最初的6所中学食堂进行试点,到如今全市796家学校(幼儿园)食堂、6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校外供餐单位)100%完成后厨建设升级,100%接入“查安康”“阳光餐饮”等平台。至此,海口市在全省率先达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100%覆盖率,确保师生的每一餐既可口又安心。
“标准化”实落地
校园食品安全提升的最终落脚点是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目前,海口已建设23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9家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数量位居全省首位。除了科技赋能,海口教育系统还加大食堂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公开和量化分值的评比,产生了区域内及行业内的排名,为食堂经营者提供了清晰的“体检单”,进一步精准规范管理流程。
在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食堂,师生的餐点都需经过食材验收、农残检测、粗细加工、测量温度、食品留样和餐前试吃等系列流程后,才送至配餐间。北师大海口附校食堂负责人郭春芳表示,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学校所有食堂工作人员每年均需完成至少40个学时的食品安全培训。与此同时,海口各学校(幼儿园)食堂还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校长(园长)、家长陪餐制和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自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越来越好,未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学校食堂管理水平整体有了较大提升。”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海口各学校食堂正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提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从严从实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各项措施落实,让广大师生吃得更安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