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积极问路水权改革,推动用水权交易持续落地
水资源从“闲置”向“增值”流动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尾水,摇身一变成为了“商品”。
不久前,陵水黎族自治县水务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陵水水务环保公司)以0.6元/立方米的价格,完成一单10万立方米的可再生水交易。
“以前达标排放的水,现在卖出了实实在在的价钱。”近日,该公司总经理沈哲峰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我们原本对水权交易也不了解,经过此次交易操作,公司的尾水排放实现资源化利用,又增加经济收益,一举多得。”
水权交易正掀开陌生面纱。今年10月17日,我省首单用水权成功交易落地儋州市,交易水量0.9万立方米,交易单价1元/立方米,交易期限8个月。12月7日,昌江黎族自治县也顺利完成一单原水水权交易,交易水量2万立方米。
不到两个月,从首单到多单用水权交易落地,从一点突破到多点开花,这背后折射的是我省持续推动用水权交易落地,问路水权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从0到1
填补水权交易空白
据了解,水权主要指水资源使用权,即用水权。开展用水权交易,一方面可以用经济手段激励节约用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两山”转化的有益探索。
“通过交易,我们的用水需求得到解决,卖方也盘活了再生水水量,这对交易双方都是好事。”作为我省首单用水权交易的买方,儋州美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城环境)总经理孙阳向记者提到,10月17日交易的0.9万立方米再生水已到位,这既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同时也帮助他们节省了用水成本。
两个月前,在省水务厅指导下,美城环境与儋州市水务有限公司在中国水权交易所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顺利完成用水权交易。
这单交易,不仅填补我省用水权交易空白,还成为我省首单再生水水权交易,为全面盘活用水存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0到1,这一首单用水权交易如何“跑通”?我省又是如何探索开展适合本地情况的用水权交易工作的?
实际上,在促成首单用水权交易前,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就积极推动交易双方在交易平台完成线上注册、线上挂牌、线上购买等环节工作,以实现交易的实践化、具体化。
此外,“我们依托全国水权交易系统在省水务厅门户网站布设海南省水权交易平台,为加快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激活用水权交易、规范交易行为提供基础支撑,促进用水权交易与水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省水务厅水资源与节水管理处处长周载恩表示,通过用水权交易,提升了水资源的商品价值,实现了“谁节水谁受益”良性态势,这也为下一步推进全省水资源市场化配置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省水务厅不断推进用水权改革工作,结合用水实际,通过开展建立赤田水库流域水权制度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用水权初始分配、开展松涛水库流域用水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部署应用等系列举措,积极推动用水权交易,推进建立水权制度。
从1到多
让更多水资源“动”起来
连日来,陵水黎族自治县连续完成3单再生水水权交易,交易水量共30万立方米,交易单价均为0.6元/立方米,交易期限均为2年。
“在落地的3单交易中,11月30日完成的陵水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与海南永昇市政有限公司的再生水交易,交易水量共计10万立方米,是截至目前我省开展的交易水量最大的再生水水权交易。”陵水县水务局局长陈法荣介绍。
从儋州到陵水再到昌江、从第一单到第N单、从1到多……继首单交易之后,我省水权交易正加快迈出更统一、规范、高效的步伐。
一系列用水权交易具体实践案例的不断落地,也吸引了业内关注。“儋州、陵水近期开展的再生水水权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再生水进行转让,在使用再生水替代新鲜水的同时,提高了再生水的利用率,为进一步优化配置非常规水资源、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中国水权交易所高级业务主管张艳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她建议,海南作为岛屿型省份,应结合自身水资源特点,在充分挖掘非常规水资源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以缓解省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同时,水权交易是新生事物,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提升交易活力以及如何界定合理的价格范围等,都值得继续探索。
省水务厅方面表示,开展用水权交易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水权制度、推行水权交易、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作用,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也是我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我省将积极探索更多形式的水权交易,不断将水权交易改革推向纵深领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