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一条河街,书写一座城的荣光与底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4-03-20 16:48

dbf13f66a3c3556a8004b4f58d599a81_auto-orient,1.jpg

湖南常德始建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古称武陵、朗州,别名“柳城”。老子一句“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为善德文化写下注脚,也为始名于北宋的“常德”注入了更深文化底蕴。

它东临洞庭湖,西连张家界,融武陵山的雄奇险峻、洞庭水的烟波浩渺于一体,自古有“云贵门户,黔川咽喉”之称。

它是人文荟萃之地,流传着嫦娥奔月、刘海砍樵等神话传说,留下了屈原、陶渊明、刘禹锡的诗词名篇,也记录下桃花源的美好愿景。

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首先考察了常德河街,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感受千年古街的历史变迁,感受非遗里的美好生活。

10881b15c164074ec2b10996b8664b50_auto-orient,1.jpg

一道运河 流淌千年

水,是常德的灵魂。沅江和澧水均在常德穿城而过注入洞庭,城市腹地的穿紫河,则是一条奔流千年的古运河。

“穿紫河”名字的由来也颇具诗意。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采菱行》中吟诵: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取诗中“紫菱”之意,穿紫河得名。

一泓碧水流淌千年,哺育了两岸百姓。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因水系改道切断了水源供给,加之两岸污染物大量排放,穿紫河一度成为“臭水沟”,成为当地人的“心头之痛”。

水是生命之源,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习近平总书记为水资源保护指明了方向。

全线截污、降堤修闸、修建生态滤池、打造海绵城市……经过多年综合整治,穿紫河又恢复了生机,成为一条流光溢彩的“碧玉带”,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河”。

b26a2fdba44a949dbec6324a323acf12_auto-orient,1.jpg

一条老街 连通古今

常德河街,最早形成于明朝正德年间。《常德府志》记载,沅江岸边,一边是水,一边是城墙,从东门到大西门,绵延数里长的繁华河街,是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因为地势低洼,每次洪水“光顾”,街道总会积水成河,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河街”。

岁月流转,常德河街已迁建到穿紫河畔。那个屡屡出现在沈从文笔端、黄永玉画中的老街如今是什么模样?

麻石路两旁,商铺林立,依稀可见当年戏院、洋行、会馆、茶楼、客栈遍布的盛况。鸳鸯走马楼,古色古香的戏台上,常德丝弦、汉剧高腔、澧洲花鼓等民间曲艺轮番上演。上南门码头,再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大码头”场景:有的拉纤,有的卸货,有的热情地招揽着客人,吊脚楼上灯影绰绰……

“穿紫河上紫气东来,一条老街乡愁还在,你若不来我的花不开……”常德河街,一首《你不来船不开》正在桨声灯影里传唱开去。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从牌坊街、三坊七巷,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古街古巷。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今放眼中华大地,正定古城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自然人文交汇成和谐宜居之地。

一碗擂茶 匠心传承

一根擂棒将花生、茶叶、生姜等细细研磨,粉末置于碗中,开水冲泡,满屋生香,轻啜一口,回味绵长。“压桌”菜目不暇接,油糍粑、锅巴、酸萝卜、蕨菜、豆角、香干……

这便是擂茶。源于汉、盛于明清,擂茶至今仍是常德人待客的首选美食。这项舌尖上的非遗不仅让人们体验到常德的老味道,也体会到蕴含其中的匠心传承。

麻质画、桃源刺绣、常德木雕、花鼓戏、澧水船工号子……种类繁多的非遗,是常德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

在常德,传统非遗正焕发勃勃生机。它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以创新设计赢得游客青睐。行走河街,一个个非遗作坊里,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游客可赏、可购、可玩,也得以近距离感悟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与执着。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历史上,常德曾遭受七次毁城之灾,又七次重建。古城一次次从废墟中重生,不断创造新辉煌,靠的正是那割不断、毁不掉的文化根脉。

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文化昌盛,今日之常德,不是陶渊明笔下虚构的“桃花源”,而是一幅真实的幸福生活图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编辑:王柳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