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园向日葵花海成为网红打卡点,海口人民公园新种上6000余株热带兰花,海口湾片区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户外社交场所……越来越多的公园在海口这座国家园林城市中绽放出新的绿意,并通过“公园+”提质升级,让生态底色嵌入城市美好生活。记者从海口市园林环卫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我市各类城市公园共3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8平方米。数据表明,城市的绿色逐日增加,海口市民正拥有更多亲近自然、感受美好的空间。
品质提升 展示城市文明底蕴
“我每天都要到公园锻炼身体,消耗几百卡路里。”3月24日,在万绿园健身长廊,50多岁的李新来脱口而出“卡路里”这个时髦字眼时,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原来,自从园区上新智慧型健身器材后,李新来每天都要前往打卡,“你看,这个健身自行车会自动计时,还会计算运动所消耗的热量,感觉真不错。”
为了提升园区环境质量,海口人民公园于去年底对兰苑进行改造,并新种上6000余株热带兰花。园区还在边角地种植观赏植物,更换篮球场地胶和围网,在绿地里增加汀步道等,方便市民游客休闲娱乐。
3月24日,俯瞰海口湾畔,世纪公园与万绿园隔海相望、相映如画。 记者 杨鹤 摄
在海口,越来越多的公园和绿地建到了家门口、学校旁。截至2023年底,海口利用城市边角地,新建、改建162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绿色活动空间。“留白增绿”为城市带来了新生机,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出门就是公园,锻炼身体很方便。”在秀英区长德路,“口袋公园”光音园于去年底建成投用后,成为居民荣凤德每天必打卡的地方。
公园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市通过修缮配套设施、增设绿化景观等,不断提升公园品质,打造优良的生活环境,使公园绿地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漫步在海口各大公园,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便民的自助饮水机,随处可见的休息凳椅和凉亭,大人们在运动、孩童们在嬉戏,处处彰显和谐与美好。
转型升级 老公园焕发新活力
到海口湾天空之山驿站或云洞图书馆,拍下一组美美的照片,在海边观赏最美日落,恣意漫游在城市与自然之间,是不少年轻人放松身心的方式。
海口的公园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已开始实现转型升级,由传统的静观变为体验、参与、互动,打造沉浸式游览场景,统筹兼顾市民与游客的双重需求,吸引更多人走进公园。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海口将不断提升公园内涵,更新改造计划也在加紧推进中。据悉,5个公园老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改造项目被列入海口2024年1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今年,海口将对海口湾公园一期和三期(龙华段)、白沙门公园、万绿园、金牛岭公园、人民公园部分老旧游园设施、休闲设施、体育器材进行更换改造。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公园复合化利用,提升公园功能,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健身、运动、娱乐需求。
如今,南渡江河口右岸生态修复项目进入尾声,一个长约3.2公里的带状公园即将在南渡江畔“面世”……一个个城市公园陆续建成,公园的老旧设施改造升级,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美化率,更诠释着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海口评 | 提升公园品质 幸福直抵人心
□张志红
俗话说,无公园不城市。公园,不仅是一道城市景观,还是一处心灵栖居地。曾经,在工作之余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寻一方绿地健身、运动、娱乐,是很多人梦想的生活场景,如今,这一幕已成为海口人的日常。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海口各类城市公园共3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8平方米;与此同时,海口利用城市边角地,新建、改建162个“口袋公园”,公园数量增多、品质提升,把城市的绿色资产变成民生福祉,幸福直抵人心。
海口的公园建设和提质改造,不再只是一味地塑造景观,而是更注重满足群众需求,增强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和互动性。公园里,路面硬质铺装越来越少,文体、娱乐等便民惠民设施越来越多,树木浓密遮阴,健身器材方便智能,“逛公园”成了海口百姓生活日常。步道上的跑步达人、健身器材上挥汗的市民、草地上嬉戏的孩童……公园是车水马龙中缓解压力的心灵栖居地,也是展现城市温馨、温情和活力的窗口。
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展现着城市的方寸之美,承载着市民小幸福。162个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给了百姓“出了小区,抬脚就到”的小确幸,在这里,大家可以闲聊打牌、运动健身、纵情歌唱……满是生活闲适恬淡的“烟火气”。162个“口袋公园”将无数个“微幸福”串珠成片,日复一日地讲述着百姓故事、塑造着城市品牌。
如今的海口,新的城市公园陆续建成,公园老旧设施改造升级持续进行,海口对公园建设、品质提升的探索,就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路径的探索,这一探索将使群众身边不断发生新变化,让更多幸福直抵人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