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自去年海南自贸港联合25个自贸区(港)及自贸试验区共同发起《全球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关系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自贸区(港)加入“朋友圈”。这一趋势,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感到振奋。
“建设自贸区(港),是我们推进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举措。”3月27日,受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的郑永年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全球自贸区(港)“朋友圈”的持续扩容,可以进一步推进全球自贸区(港)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高度互联互通。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自贸区(港)发展的学者,郑永年一直关注着海南。
“海南自贸港这几年的发展很快,自贸港政策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叠加效应可以用得更好更足。”郑永年认为,除了要用好政策,海南还应充分借鉴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
学什么?“海南自贸港要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郑永年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每个地方的足球规则不一样,那足球运动员们还怎么在一起踢比赛?”
“规则”,这两个字在采访中被郑永年反复提及。在他看来,海南应围绕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大做文章,“这也正是推动生产要素实现高度互联互通的重要发力点。”
基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如今,海南自贸港正加快打造“两个基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这是一个良好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考虑到,海南在经济体量不大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流量’的问题。”郑永年认为,海南自贸港可以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实现共赢继而“引流”。
具体如何“引”?郑永年给出关键词:先立后破。
“‘立’,指的就是立产业。”郑永年认为,海南应充分利用政策上的比较优势,发展其他地区还没有或做得不够好的产业,“比如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或大健康产业,都是非常值得海南努力的方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