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上半年海口城镇新增就业3.6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63.25%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明确要求上来,把省委、市委关于稳就业决策落地落实,本报今起推出《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海口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敬请关注。
“我已经和一家比较满意的单位签约了,下周就可以报到。”8月2日,2024年海口市百日千万招聘专项活动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应届毕业生邱晓惠在会上与一家互联网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毕业回到海口后发现市里经常举办招聘会、职业指导等活动,我参加几场活动后便收获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邱晓慧欣喜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今年来,海口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服务保障、鼓励创新创业等举措,打出一套促就业保用工服务“组合拳”,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今年上半年海口求职招聘活跃度持续上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63.2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聚焦重点群体 拓宽就业渠道
8月2日上午,海口市人力资源市场内人头攒动,2024年海口市百日千万招聘专项活动——“职引未来筑梦青春”专场招聘会上,103家企业携2000余个岗位组团揽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前来咨询应聘。
求职者周杰是海南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因为看好海南的发展前景,来自湖南的他选择毕业后留在海口求职。“这段时间,我参加了多场招聘会等活动,深刻感受到海口留人才、助就业的诚意和热情。”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周杰与一家科技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眼下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相信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今年来,海口人社部门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抢抓用工求职旺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通过“线上+线下”“专场+综合”“白天+夜间”等形式,举办了一系列招聘会、就业指导等活动,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市场一片“春意盎然”。
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拓宽求职招聘渠道,提高对接匹配效率,今年8月起,全市范围内还将开展为期5个月的公益人才双选会活动,通过5大类68场双选会,为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和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搭建高效精准的对接平台,助力人才与岗位“双向奔赴”。
“您好,请问想找什么类型的工作?”在位于嘉华路2号的海南就业驿站海口嘉华站(海口市零工市场),每当有求职者前来咨询,工作人员便会详细登记求职意向、工作经验等信息,在用工需求库中查找是否有合适的岗位。海口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高标准布点建设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揽子”公共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就业驿站42家,统筹城乡、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一刻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正逐步形成。
创新服务模式 激发创业活力
创业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源。海口不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财政贴息的贷款资金支持,并通过“创业贷款+信用社区(村)”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简化申办手续、降低申请门槛,助力更多创业者在椰城这片沃土上“一展身手”。
创业者张英在琼山区国兴街道米铺社区经营着一家商店,此前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告诉我,米铺社区已获授牌‘信用社区’,辖区内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手续很简单,还有政府贴息。”张英随即提出申请,15万元贷款资金很快到账,帮助她解了燃眉之急。
张英创业路上的“及时雨”,正是我市持续推进“创业贷款+信用社区(村)”建设,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创业活力的生动注脚。为纾解创业者因缺少反担保条件造成的“贷款难”,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创业活力,我市人社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创新开展“信用社区(村)”评定工作,为辖区内居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挂牌“信用社区(村)”76个,为620名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免除了反担保措施,发放贷款金额1.55亿元,直接带动3287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市人社部门还进一步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简化小微企业申请材料,增加多个线上申请渠道,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信用社区(村)”建设,拓展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和办理途径,全面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并通过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创业培训服务等举措,鼓励更多创业者敢于创业、留琼创业,助力更多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