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治水、退塘还湿、退塘还林等工作,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推动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守护湿地之美 发展向“绿”而行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4-08-22 09:48

海口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守护湿地之美 发展向“绿”而行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向海口西秀公园人工湖,自然摄影爱好者李力在湖畔架好三脚架,准备拍摄水中嬉戏的小鸊鷉。“这里的小鸊鷉不怕人。”李力笑着告诉记者。在海口,像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随处可见。

今年5月,在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内,栗喉蜂虎正在觅食。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海口湿地资源丰富,有湿地32202.38公顷,湿地率达13.32%。近年来,海口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治水、退塘还湿、退塘还林等工作,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推动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保护修复 多个休闲滨水景观带相继建成

西秀公园坐落于海口西海岸南片区,总建设面积约1118.85亩,于2022年12月底预开园,是一个集河、洲、林、巢等多维度、多功能、多层次核心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地标级综合公园。“小鸊鷉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生性胆小,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水域。”李力说,能够在城区公园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它们觅食嬉戏甚至是繁殖育雏的场景,非常难得。

如今在海口,一大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相继建成,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绿色空间。“这里环境美,空气清新,也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8月16日,美兰区灵山镇大昌村委会溪头村村民陈振铭开心地说。他口中的好去处,正是位于该村村口的迈雅河湿地,这里岛屿星罗棋布,水面碧波荡漾,不时有水鸟飞来觅食休憩,湿地生态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从空中俯瞰迈雅河湿地,岛屿星罗棋布,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以前迈雅河流域散布着大大小小的鱼塘,还存在污水乱排入河、水体黑臭等情况。”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于2019年年底启动,数百个鱼塘被征收改造,通过退渔还湿、河道疏浚、连通水系和种植植被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如今,迈雅河流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鱼塘“变身”绿岛,并通过漫步道串联起来,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近日,走进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只见八级梯田湿地里蝴蝶与蜻蜓翩翩起舞,河流两岸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市民游客在栈道上悠然散步。再移步至鸭尾溪,河流两岸红树葱郁,亲水栈道蜿蜒其中,白鹭三五成群,时而降落觅食,时而振翅高飞,与湿地自然风光共同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野草丰茂,红原鸡、褐翅鸦鹃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跃其间,备受观鸟爱好者青睐。2022年2月,水利部公布全国11条“最美家乡河”,美舍河成功上榜。2023年,五源河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海南省首个入选的案例。

记者从海口市河长办获悉,截至目前,海口围绕“幸福河湖+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旅游提升”等主题,累计创建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迈雅河等39条省级幸福河湖,形成了一批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环境持续向好 各种珍稀动植物纷纷现身

科学的保护修复,让海口不少湿地成为了“城市中的绿翡翠”,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获悉,在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生态监测报告中,多种珍稀动植物被发现记录,其中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增41种,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增42种。

2023年度,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对兽类展开监测,分别鉴定出野生兽类8种和9种,均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在野外,海南仅有两种猫科动物,即云豹和豹猫。其中云豹已多年在海南未见影踪,豹猫成为猫科动物在海南的主要代表。”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称,豹猫的发现,反映出湿地公园的动植物生境正在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有望为更多的本土野生动物在城市中提供一片栖息地。

在迈雅河湿地,黑卷尾栖息于树枝上。

湿地里不仅有“新朋友”,还有阵容不断扩大的“老朋友”。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东寨港已有超过20亩、约2400株红榄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休职工王式军介绍,目前共有720多株红榄李回归自然,平均树高超过3.5米,在野外生长良好。

“每次来迈雅河湿地观鸟,都有新的收获。”观鸟爱好者任荣霞告诉记者,迈雅河生境丰富,有灌木丛、河流、农田、滩涂等,为鸟类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如今,她在这里观察到的鸟类已近一百种,包括褐耳鹰、黑翅鸢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翻开海口湿地“户口簿”,一串串新记录反映了湿地的变化:在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人员于2022年发现非常稀有的海南特有种——露兜叶山蟌,之前20余年间无目击记录。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花鳗鲡、小天鹅、水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其中具有“中国最美小鸟”美誉的栗喉蜂虎更是连续多年在此繁殖。今年上半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彩鹮现身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该保护区首次记录到彩鹮……

合理利用湿地 促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海口湾滨海湿地,蓝天、白云、大海、飞鸟,以及标志性建筑,共同构成了秀美的海岸风景线,也让这里成为了颇受市民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夏天,“海口湾夜游”成为椰城文旅的消费热点。“从海上看海口夜景,感觉确实不一样。”近日,在海口渔港印象游船码头,市民张女士登上“美兰1号”观光游船,开启夜观海口之旅。随着游船向前行驶,东坡老码头商业街、世纪大桥、天空之山、云洞图书馆等相继出现在乘客们眼前,“一网打尽”海口湾标志性建筑。

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合理利用,海口正在不断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在龙华区新坡镇,潭丰洋火山湿地农庄依靠优质的羊山湿地资源,开展湿地科普研学、露营、采摘等活动,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5万人次,被评为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该农庄通过给周边村民提供山兰稻、千叶草等种苗,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及专家进行农技培训,直接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今年7月,潭丰洋火山湿地农庄又迎来发展新篇章——市林业局同意其在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开展特许经营(试点)工作,这也是海口第一家取得省级湿地公园特许经营权的企业。

在迈雅河湿地,白鹭在阳光下展翅齐飞,掠过水面。

湿地更美了,游人更多了,村民的日子也变得更加幸福。在迈雅河湿地旁的溪头村,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国风元素,为村庄增添不少古朴韵味。今年以来,该村积极探索农旅文融合发展,引入公司投资开发,以古琴为主题,打造集古琴制作、培训、演出,以及古琴博物馆、主题民宿、农家乐等业态于一体的溪头古琴文化村。“村子变漂亮了,路面更加平坦,还装上了路灯,出行也更加方便。”陈振铭还发现,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走进紧邻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演丰镇北港村,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广阔海景和红树林景观,岛上的滩涂水域,还可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赶海体验。每逢节假日,市民游客纷纷上岛赶海、观鸟、吃海鲜。据了解,北港村去年共接待各类研学、参观团体100余次,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今年春节期间上岛游客累计1万余人次,进岛车辆超3000台,同比往年有较大提升。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 科学保护 促进人与湿地和谐共生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人们可以从湿地中直接获取湿地产品,如稻谷、饮用水、鱼类等,也可以将其作为休闲娱乐、景观旅游、教育与科研等场所,展现其人文价值。

海口湿地资源丰富,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东寨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和羊山地区的热带火山熔岩湿地。2018年,海口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在湿地保护修复上,海口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7月25日,北港岛青年志愿服务队村民陈秋玉(图右)正在岛上进行鸟类调查记录。

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任重而道远,推动湿地保护修复要因地制宜、尊重科学,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

此外,还应加强湿地巡护监测,创新调查技术手段,将调查成果应用于资源普查、政策制定、公众科普教育等方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此外,湿地保护修复不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龙易强 石中华]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